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14期
编号:12852795
运动疗法对脑出血后运动功能障碍治疗的新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9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14期
     摘要:脑出血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生命健康的疾病;目前就其发病机制而言,主要包括原发性损伤及继发性损伤;其运动功能损伤机制主要是皮质脊髓束的损伤,而运动功能修复机制主要包括从未受损运动皮层到功能受损皮层的同侧运动通路、病灶周围的重组、受损皮质脊髓束的恢复、辅助运动区的代偿作用。积极的介入运动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特别重要,目前运动疗法种类很多,除了传统的运动疗法外,还包括运动再学习疗法、强制性运动疗法、减重步行训练、运动想像疗法、镜像疗法、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机器人辅助训练等,给脑出血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和恢复的机会。

    关键词:脑出血;损伤机制;修复机制;运动疗法

    脑出血(Intra 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ICH为脑卒中的一种类型,其所占比例为10%~15%,发病后1年存活率小于50%,5年存活率不到1/3,而存活下来的大部分患者均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仅有20%的患者能在发病后6个月独立生活,因此ICH后的康复功能训练非常重要[1]。本文就ICH后的运动损伤、修复机制及相关康复运动疗法的最新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 ICH后运动功能损伤机制

    ICH后功能损伤机制主要包括原发性损伤及继发性损伤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