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24期
编号:12963020
某基层医院2011~2014年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8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24期
     摘要:目的 了解某基层医院2011~2014年4年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有关特点,为更好地进行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2011~2014年某基层医院29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97例药物不良反应中,门急诊40例(13.47%),病区257例(86.53%)。男性125例(42.09%),女性172例(57.91%),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龄分布中以60岁以上老人居多,占38.05%。科室分布中以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和全科(社区)为主,分别占20.88%、11.45%和8.75%。致敏药物共13类59种药品,其中以抗菌药物为主,占54.19%,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2.46%。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居多,占87.43%。临床表现最常累计皮肤及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等。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重因素密切相关,在用药过程的各个环节均可引起,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有关因素,制定出适宜的干预对策,有利于临床合理安全的药物使用。

    关键词:基层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有害反应[1]。近些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接受医疗服务的人数越来越多,同时由于药品的快速更新换代,新剂型的研究、使用,药物不合理应用、滥用问题日渐凸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逐年上升[2]。为了解某基层医院患者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杜绝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笔者对2011~2014年某院297例ADR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某基层医院2011~2014年各科室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共297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包括了门诊患者40例和住院患者257例。

    1.2方法 利用Excel2007对297例ADR报告按性别、年龄、发生科室、给药途径、发生时间、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97例ADR患者中,男性125例(42.09%),女性172例(57.91%)。年龄4个月~97岁,平均年龄为(48.87±22.99)岁,不同年龄组间ADR发生构成不同,≥60岁组最高,占38.05%,其次为16~30岁组,占24.92%,见表1。

    2.2科室分布 呼吸内科和消化内科ADR构成较高,分别占20.88%和11.45%,其次是社区(全科),为8.75%,普通外科占8.08%,神经内科为7.74%,前五位科室累积比重为56.9%,占全部ADR例数的一半以上,见表2。

    2.3给药途径及服药时间 297例ADR中,静脉给药258例最多,占86.87%,其次为口服给药36例,占12.12%,外用3例,占1.0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72 h以内者有254例,占85.42%,4~7 d内发生的有37例,占12.33%,8d以上者7例,占2.25%。

    2.4致敏药物种类 共涉及13类59种药品,前三位致敏药物分别为抗菌药物、中药制剂和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分别占58.26%、10.32%和8.27%,累积构成为76.85%,见表3。

    2.5 临床表现 致敏药物对人体的损伤以皮肤及附件为主,143例,占48.16%,其次为消化系统,81例,占27.22%,免疫系统34例,占11.34%,见表4。

    3讨论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药物的基本属性,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不同。随着药品种类的日益增多及基层医院药品供应体制的改革,基层医院年就诊量逐年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随之上升。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很多,如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个人体质等,现就某基层医院发生的297例ADR监测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3.1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在ADR发生的人群分布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据最多[3],这是因为老年人因其生理因素(肝肾功能和其它机能的减退,易导致药物在体内清除速度减慢,血药浓度上升及常患有多种疾病和慢性疾病)、用药因素(用药剂量、用药品种多,时间较长)决定了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医生对于老年患者用药应慎重,要坚持合理用药原则,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种数,药物应用剂量一般情况下应小于成年人。在性别中,女性略高于男性,这与女性自身的生理特征有关,女性在药物服用方面要更加注意,尤其是在月经、妊娠和哺乳期内。

    3.2与给药方法的关系 静脉给药AD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肌注和口服。因静脉给药直接进入体循环,且无肝脏首过效应,作用迅速;而口服用药时,很多辅料不被吸收,不进入体循环,同时静脉注射液的DH、渗透压等均可能成为引发ADR的因素。本组297例中,有258例为静脉给药,占86.87%,口服给药36例,占12.12%。

    因此,临床上口服、肌内注射能治愈的,尽量避免使用静脉注射。

    3.3与不合理用药的关系 本组297例ADR报告中,共涉及13类59种药品,其中抗菌药物173例,占58.2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 居首位,这与抗菌药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与文献报道一致[4]。造成抗菌药物ADR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抗菌药物的滥用,这主要表现为无明确适应症条件下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及未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需疗程"的原则及抗菌药物不合理联合用药等。因此,临床医师要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合理用药。

    4结论

    通过对某基层医院4年间297例ADR报告进行研究发现,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包括药物本身、患者自身体质、临床应用等。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应针对特殊群体(老年人和儿童)明确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做到谨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实施个体化给药等方法以降低ADR的发生率。

    此外,在基层医院,药师参与不良反应监测是开展药学服务的切入点也是起点,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应运用药学知识与临床紧密结合,给予合理建议,既增进了与医护的交流,也提高了药师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马中兴.临床药物不良反应231例监测统计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1):76-77.

    [2]陈颖.1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海峡药学,201l,23(11):240-241.

    [3]黄志民.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2014,7(5A):25.

    [4]王晓梅,吴树鸣.244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1):1510-1511.

    编辑/孙杰, 百拇医药(汤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