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27期
编号:12960831
颅前窝底骨质缺损无骨性重建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9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27期
     摘要:目的 对颅前窝底骨质缺损是否进行骨性重建的必要性进行探究。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前窝底肿瘤伴大范围骨质破坏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肿瘤切除,其中未做骨性重建者26例作为观察组,做骨性重建及软组织重建者2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并无围术期死亡发生;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例,占11.5%;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占7.7%,两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均无脑组织下沉、迟发型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前窝底骨质缺损并不一定要进行骨性重建,仅予以软组织重建亦可获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颅前窝底;骨质缺损;无骨性重建

    颅前窝底肿瘤术后的颅底骨质大范围缺损,会直接使术后发生脑膜炎、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颅底重建包括软组织重建与骨性重建。许多学者主张在进行软组织重建的同时做颅底骨性重建,以便于起到对脑支撑、保护的作用[1-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前窝底肿瘤伴大范围骨质破坏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患者颅前窝底病变范围大,颅底骨性缺损直径超过3 cm。其中未做骨性重建者26例作为观察组,男14例,女12例,患者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51.3±2.6)岁,骨性缺损范围7.5~24.1 cm2,平均为(15.1±1.3)cm2,做骨性重建及软组织重建者2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1例,患者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50.8±2.5岁,骨性缺损范围7.1~27.3 cm2,平均为(16.4±1.5)cm2;两组患者间的临床资料构成经检验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1.2.1观察组 使用内镜经鼻/颅鼻联合入路的方式,切除颅前窝底肿瘤,对伴有硬脑膜缺损或者是脑脊液鼻漏的患者,使用自体筋膜或者是人工硬脑膜补片做软组织重建;对硬脑膜完整的患者,单采用人工硬脑膜补片覆盖于其暴露的硬脑膜表面,若情况需要,还可以使用明胶海绵或者是速即纱进行覆盖。之后在术腔与鼻腔肿填塞碘仿纱条,以此来起到支撑的作用,实现移植物与硬脑膜之间的密切接触,于术后7~10 d左右撤出。若发现存在海绵窦、颈内动脉裸露的问题,可以通过人工硬脑膜或者是阔筋膜等做好保护。

    1.2.2对照组 于软组织重建的基础之上,使用钛网进行对颅前窝底骨性缺损的修复。若使用颅鼻联合入路的方式,经额在颅前窝底使用钛钉实现对钛网的固定,若使用经鼻入路的方式,则将钛网剪成双排长约为2.5~3.0 cm、宽度在1.5 cm左右的条形状,使用1条到2条,在借助于内径的引导之下,经鼻植入颅前窝底,以颅底的自然形态作为依据进行对钛网的塑性,同时分别将两端插到两侧眶上壁与硬脑膜,如果是使用了2条钛网的情况,则从前、向后依次将其做横行嵌入的动作,对颅前窝底骨质缺损起到有效的修复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切忌发生暴力操作行为,这是由于钛网的质地较硬,可能会对视神经或者是额叶脑组织造成伤害。重建之后,使用碘仿纱条填塞到鼻腔中起到承托的作用,术后7~10 d左右撤出。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皆于手术结束之后的10 d与术后3个月,进行内镜检查与MRI复查,对颅底重建效果以及肿瘤切除率进行统计评价,对是否发生了脑脊液鼻漏、颅腔积气以及脑膜炎等早期并发症进行观察。出院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是否发生脑组织下沉、上行性脑膜炎、迟发型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所涉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以%来代表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代表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未予以骨性重建,其中4例无硬脑膜缺损患者未予以软组织重建,其余22例患者皆予以软组织重建;对照组患者均予以骨性重建加软组织重建,并无围术期死亡发生;术后均行化疗、放疗;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例,占11.5%,其中人工硬脑膜移位造成脑脊液鼻漏发生1例,于次手术后成功进行修补,另外2例脑脊液鼻漏合并脑膜炎与脑积水患者于2次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痊愈;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占7.7%,其中1例患者钛网从鼻腔中脱出,并未发现有脑脊液鼻漏发生,1例对移植钛网发生了排斥反应,两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均无脑组织下沉、迟发型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颅底重建包括骨性重建及软组织重建,传统临床研究认为,若于颅前窝底手术后存在较大范围的颅底骨质损伤,需重建颅底骨性结构[3]。

    临床上常选用钛网、多孔聚乙烯以及带蒂的额骨瓣作为骨性重建材料,有临床研究表明[4],钛网属于颅面及颅底重建最佳的选用材料,使用钛网经颅入路重建颅前窝底的方法,具有较好疗效。而常见的颅底软组织重建材料则包括有异体组织、自体筋膜等等,其他像速即纱、胶原海绵等也作为辅助性的材料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

    虽然大部分学者都认为[5],骨性重建可进一步加固修补,提高成功率,避免迟发型脑脊液鼻漏并发症的发生,但还是有研究表明[6],未做骨性重建,依然可获得良好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26例均未予以骨性重建,于出院后3个月对其随访发现,即使在手术中切除了受累的颅前窝底、斜坡骨质,也并不一定对该结构进行骨性重建。26例患者中有4例存在颅前窝底、斜坡骨质全部缺失,其中3例并未予以任何重建,术后也并未见有任何并发症发生。

    因此,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前窝底骨质缺损并不一定要进行骨性重建,仅予以软组织重建亦可获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华民,杨利军,赵彬,等.创伤性脑脊液漏的诊断和治疗[J].河北医药,2014(2):269-270.

    [2]宁桂波.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右江医学,2010,38(5):639-640.

    [3]杨治权,袁贤瑞,伍军,等.侵犯鼻窦的前颅窝底脑膜瘤术中脑脊液漏的预防[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5):210-212.

    [4]张秋航,冯燕军,孔锋,等.颅前窝底骨质缺损无骨性重建的临床观察[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15(9):388-391.

    [5]周忠清,石祥恩,王计强,等."三明治"法重建颅底技术的探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12):550-552.

    [6]谢昌纪,李亮,黄纯真,等.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治疗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3,12(1):87-89.

    编辑/罗茗柯, 百拇医药(淡冰 彭宗清 李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