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建设 构建志愿服务新常态(2)
产科支部的儿科志愿团队--是一支充满朝气、团结向上的志愿服务队伍,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为追踪早产儿的身体发育及健康情况,同时提供家长分享交流经验的平台,成功举办了"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早产儿联谊会",志愿者们利用休息时间准备活动的礼品、卡片等,拉近了早产儿家庭与医院的距离,构筑了彼此沟通的桥梁。志愿者们还利用节假日走访南京市儿童福利院,为孩子们送健康知识、送生活用品、送图书本子,送去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关怀,更是心灵上的慰藉,20名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约80 h。
4以打造志愿服务文化为落脚点,营造志愿服务氛围
4.1统一标识 为增强志愿者使命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医院设计志愿服务红马甲,志愿者在哪里服务,红马甲就穿到哪里,起到了很好的辨识和监督作用。
4.2重视培训 医院制定志愿服务手册,便于熟悉岗位流程、注意事项,从而更好的开展志愿服务。对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进行培训,确保为病人提供的志愿服务内容正确、合理,真正方便病人。开展培训50次,共610人参加培训,培训时间共计210 h。
4.3发掘典型 医院深入挖掘院内志愿者的优秀事迹,并主动联系各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活动情况。先后选树优秀志愿者,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医院网站、微信、微博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通过身边的优秀志愿者事迹感召更多的职工参与志愿服务。我院童华主任获得南京市优秀志愿者"、"最受群众欢迎的党员远程志愿者"称号,曾接受香港《大公报》、《金陵晚报》的采访,近期《南京卫生》频道对童主任进行了党员志愿者工作的专访。
4.4加大宣传 通过座谈交流、共建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学校、街道等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并通过医院网站、微博、微信、媒体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神和重要意义,近年来共召开各类座谈10余次,各媒体宣传报道30余次,提高大众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
4.5注重激励 ①对医学院的应聘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和聘用有志愿服务经历且表现突出者。②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认定制度,对表现优异的志愿者给予表彰及奖励,以调动他们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院党委荣获2009年度市卫生系统党员志愿者远程服务工作先进单位,2人荣获市卫生系统优秀党员志愿者称号;1人获得白下区优秀社区志愿者;2人获得南京市优秀志愿者称号;42人获得院内优秀志愿者称号;10个集体获得院内优秀志愿团队称号。
5结论
"志愿服务在医院"这项工作已开展多年,通过不断的摸索已初步形成了志愿服务特色模式,但在创新管理方法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如自行设计和开发志愿服务项目、运用PDCA循环工具对志愿服务进行全面全程质量管理并持续改进等,构建常态化的医院志愿服务模式,探索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医院志愿服务项目,并以项目化管理方式推进医院志愿服务发展[1]。
参考文献:
[1]关婷,郝徐杰,陈红.医院志愿服务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3.编辑/孙杰, 百拇医药(马玮昕 蔡晓洁 李萍)
4以打造志愿服务文化为落脚点,营造志愿服务氛围
4.1统一标识 为增强志愿者使命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医院设计志愿服务红马甲,志愿者在哪里服务,红马甲就穿到哪里,起到了很好的辨识和监督作用。
4.2重视培训 医院制定志愿服务手册,便于熟悉岗位流程、注意事项,从而更好的开展志愿服务。对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进行培训,确保为病人提供的志愿服务内容正确、合理,真正方便病人。开展培训50次,共610人参加培训,培训时间共计210 h。
4.3发掘典型 医院深入挖掘院内志愿者的优秀事迹,并主动联系各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活动情况。先后选树优秀志愿者,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医院网站、微信、微博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通过身边的优秀志愿者事迹感召更多的职工参与志愿服务。我院童华主任获得南京市优秀志愿者"、"最受群众欢迎的党员远程志愿者"称号,曾接受香港《大公报》、《金陵晚报》的采访,近期《南京卫生》频道对童主任进行了党员志愿者工作的专访。
4.4加大宣传 通过座谈交流、共建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学校、街道等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并通过医院网站、微博、微信、媒体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神和重要意义,近年来共召开各类座谈10余次,各媒体宣传报道30余次,提高大众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
4.5注重激励 ①对医学院的应聘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和聘用有志愿服务经历且表现突出者。②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认定制度,对表现优异的志愿者给予表彰及奖励,以调动他们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院党委荣获2009年度市卫生系统党员志愿者远程服务工作先进单位,2人荣获市卫生系统优秀党员志愿者称号;1人获得白下区优秀社区志愿者;2人获得南京市优秀志愿者称号;42人获得院内优秀志愿者称号;10个集体获得院内优秀志愿团队称号。
5结论
"志愿服务在医院"这项工作已开展多年,通过不断的摸索已初步形成了志愿服务特色模式,但在创新管理方法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如自行设计和开发志愿服务项目、运用PDCA循环工具对志愿服务进行全面全程质量管理并持续改进等,构建常态化的医院志愿服务模式,探索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医院志愿服务项目,并以项目化管理方式推进医院志愿服务发展[1]。
参考文献:
[1]关婷,郝徐杰,陈红.医院志愿服务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3.编辑/孙杰, 百拇医药(马玮昕 蔡晓洁 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