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30期
编号:12958990
替格瑞洛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30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30期
     摘要: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配合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56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住院的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8例(替格瑞洛配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78例(氯吡格雷配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内膜斑块,血脂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和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比、血脂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和颈动脉内膜斑块、血脂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的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P<0.01)。结论 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抗凝效果持久,因此临床采用替格瑞洛配合辛伐他汀比氯吡格雷配合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更理想。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辛伐他汀;氯吡格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内膜斑块;血脂水平;血小板聚集率

    脑卒中是近来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难治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脑卒中按其性质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卒中患者总数的75%~85%。主要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多种方式,药物治疗是目前脑卒中治疗采取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往在使用辛伐他汀的背景下,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取得比较好的疗效,然而近年发现,部分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再发血管事件的几率仍然很高,从而提出了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 而研究发现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也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现象,且发生抵抗的几率与阿司匹林相似[2-3]。
, 百拇医药
    氯吡格雷是一种噻吩并吡啶类的 P2Y12 抑制剂[4],是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聚集的预防用药,但经氯吡格雷治疗后的患者仍有缺血事件发生,形成 "氯吡格雷抵抗"的现象[5],从而影响了氯吡格雷临床使用的效果。相比辛伐他汀配合替格瑞洛治疗,12个月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复合终点事件风险达16%[6]。

    本研究采用替格瑞洛配合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观察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我院住院的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成组78例,男45例,女33例,年龄37~72岁,平均(49.57±12.21)岁;对照组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39~71岁,平均(48.92±11.63)岁,两组性别、年龄相似性检验(P>0.05)。

    1.2入选标准 所有入选者经头颅CT、MRI检查,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 http://www.100md.com
    1.3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脑部器质性疾病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者;②其他血管闭塞性疾病,严重创伤或有重大手术史;③有严重的肝肾或心功能衰竭;④严重胃肠疾病或者有胃肠手术史;⑤对他汀类药物、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过敏者。

    受试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 mmol/L,甘油三酷(TG)>1.70 mmol/L,总胆固醇(TC)>5.72 mmol/L。

    1.4方法

    1.4.1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初始负荷量180 mg,此后90 mg/次,2次/d,加用辛伐他汀40 mg/d; 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600 mg后,以75 mg/d维持,加用辛伐他汀40 mg/d,疗程1个月。

    1.4.2观察指标
, http://www.100md.com
    1.4.2.1外周血指标 用药前与后1w后采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监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酷(TG)、总胆固醇(TC)、血小板聚集率。

    1.4.2.2影像学指标 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纵切扫描颈动脉,检测颈动脉分叉部或壶腹部、距颈动脉分叉部1 cm内的颈总动脉主干段、距颈内动脉起始处或窦部末端1 cm处的颈内动脉段。两侧共6点值,然后取平均值二维观察血管走向、管壁厚度、有无斑块等情况,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 );②颈动脉斑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测量患者双侧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部(BIF ),颈内动脉(ICA)起始部,每个斑块的3条直径,选择数值最大的两条径线作为长、宽相乘计算斑块面积,若同时有数块斑块,取其平均值。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计算,方差分析用(x±s)表示,自身、配对t检验,α=0.01。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颈动脉IMT和颈动脉内膜斑块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和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比较,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和颈动脉内膜斑块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见表1。

    2.2血脂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TC、TG、HDL-C、LDL-C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的比较,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TC、TG、HDL-C、LDL-C与血小板聚集率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好,见表2。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血栓形成从而发生脑梗死。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环节,血小板活化与凝血系统激活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被激活,吸附在破溃部位形成血栓,导致脑缺血,大脑的血供中断,葡萄糖/能量代谢障碍引发瀑布级联反应以及缺血再灌注后的病理变化,脑组织损伤出现[7]。缺血性脑卒中的降脂、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是当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目前抗脂药物主要是他汀类药物[8], 他汀类药物是近十几年开发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有效降低LDL-C,而升高HDL-C的水平,有助于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http://www.100md.com(崔文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