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A列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肠系膜血管病变患者12例,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后使用MIP、MPR、VR等后处理技术成像,研究其血管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12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5例,其中单纯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腹主动脉夹层累计肠系膜上动脉4例,CT轴位图形可显示清晰动脉内真假腔及低密度内膜瓣,MPR可显示条形低密度充盈缺损及内膜瓣,VR图像可显示双腔改变,MIP图形与VR图形相似;肠系膜上动脉栓塞6例,CT轴位图像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钙化、管腔狭窄、血栓形成,肠壁增厚、水肿,MPR及VR可清晰显示缺损范围,MIP图像可同时显示血管壁及管腔情况;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CT轴位图像显示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扩张.MPR和VR图像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并可对夹角进行准确测量。结论 MSCTA技术可准确评估肠系膜上动脉各类病变情况,对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 百拇医药
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是腹主动脉的重要分支,血管造影是其传统的检查方法,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MSCTA逐渐得到广泛应用。CTA能无创、准确地显示肠系膜血管的异常㈣。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肠系膜上动脉MSCTA具有异常征象的病例,旨在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SMA病变的显示能力,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能力,积累肠系膜上动脉MSCTA的影像分析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收集经CT血管成像检查明显的MSA或MSA相关病变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45~78岁,平均62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或DSA检查证实。
1.2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Siemens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扫描期相包括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对比剂为碘海醇(300 mdl/ME),剂量60-80 ml,以3 ml/s经肘静脉注入,延迟25-30 s扫描动脉期,60-65 s扫描门脉期。扫描层厚及层间距为5 mm,1 mm标准算法无间隔重建,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组,图像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
, 百拇医药
2.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在CTA重建图像上SMA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清晰,对比良好,符合诊断要求。12例患者中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夹层5例,其中单纯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腹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4例,CT轴位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内真假腔影,與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相类似,并可清晰显示低密度的内膜瓣影。
MPR可显示条形低密度充盈缺损及内膜瓣,VR图像可显示双腔改变,MIP图形与VR图形相似。6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急性栓塞2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可显示SMA内低密度充盈缺损,可同时伴有腹部肠管壁的增厚、水肿,慢性狭窄4例,CT轴位图像可显示SMA动脉壁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部分伴有附壁血栓形成,MPR及VR可清晰显示缺损范围,MIP图像可同时显示血管壁及管腔情况,评估狭窄程度。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CT轴位图像显示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扩张,MPR和VR图像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并可对夹角进行准确测量。
, 百拇医药
3.讨论
SMA是腹主动脉的主要分支,是肠道的重要供血动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对于MSA病变的认识不足,近年来CT扫描速度不断提高,加上后期较强大的处理功能,能够清晰的显示肠系膜血管。随着MSCTA的广泛应用,SMA病变的发现日益增多。
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主要包括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原发性SMA夹层于1947年首次报道,既往少见,随着CT等影响技术的发展,报道逐渐增多。该病病因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与中层囊性变、动脉硬化症、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结缔组织病及外伤等危险因素有关。原发性SMA夹层的典型CTA表现是发现真假腔及其中的低密度内膜瓣,MIP、MPR、VR等多种方式的重建,可进一步显示病变细节。特别是MPR图像,可清晰显示双腔改变及内膜瓣情况。但对于假腔血栓形成者,需要与动脉硬化所致的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鉴别。
SMA栓塞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SMA栓塞是一种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科急症,死亡率较高,慢性SMA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肠系膜上动脉内的充盈缺损是本病最直接、最可靠的诊断依据。VR能够较好地显示病变范围,且空间立体感较强;MIP图像可清晰的呈现血管分支,同时显示管壁及管腔情况;MPR可以于任何平面进行切割旋转,可清晰显示缺损范围,但由于MPR所获图像为二维图像,其直观性较差。
, 百拇医药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包括十二指肠淤滞症和”胡桃夹“综合征。十二指肠淤滞症在临床较少见,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十二指肠梗阻症状为主,消化道造影提示十二指肠水平段与上升段交界处有压迫征象(“刀切征”或“笔杆征”),造影剂通过受阻,通过改变体位或加压按摩可通过或部分通过。以往临床症状加消化道造影即可诊断,但随着对该病的认识,发现其他疾病如先天性巨十二指肠患者也可有上述影像表现。CTA可清晰显示SMA主干与腹主动脉的夹角,MPR及VR图形可对该夹角进行准确测量。因此,SMCTA可以解决SMA压迫综合征的诊断问题。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多种重组技术能够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及血管周围的情况,对SMA病变及SMA相关病变及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是SMA病变诊断及筛查的重要影响检查手段。, http://www.100md.com(薛惠)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 百拇医药
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是腹主动脉的重要分支,血管造影是其传统的检查方法,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MSCTA逐渐得到广泛应用。CTA能无创、准确地显示肠系膜血管的异常㈣。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肠系膜上动脉MSCTA具有异常征象的病例,旨在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SMA病变的显示能力,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能力,积累肠系膜上动脉MSCTA的影像分析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收集经CT血管成像检查明显的MSA或MSA相关病变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45~78岁,平均62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或DSA检查证实。
1.2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Siemens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扫描期相包括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对比剂为碘海醇(300 mdl/ME),剂量60-80 ml,以3 ml/s经肘静脉注入,延迟25-30 s扫描动脉期,60-65 s扫描门脉期。扫描层厚及层间距为5 mm,1 mm标准算法无间隔重建,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组,图像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
, 百拇医药
2.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在CTA重建图像上SMA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清晰,对比良好,符合诊断要求。12例患者中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夹层5例,其中单纯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腹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4例,CT轴位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内真假腔影,與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相类似,并可清晰显示低密度的内膜瓣影。
MPR可显示条形低密度充盈缺损及内膜瓣,VR图像可显示双腔改变,MIP图形与VR图形相似。6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急性栓塞2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可显示SMA内低密度充盈缺损,可同时伴有腹部肠管壁的增厚、水肿,慢性狭窄4例,CT轴位图像可显示SMA动脉壁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部分伴有附壁血栓形成,MPR及VR可清晰显示缺损范围,MIP图像可同时显示血管壁及管腔情况,评估狭窄程度。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CT轴位图像显示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扩张,MPR和VR图像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并可对夹角进行准确测量。
, 百拇医药
3.讨论
SMA是腹主动脉的主要分支,是肠道的重要供血动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对于MSA病变的认识不足,近年来CT扫描速度不断提高,加上后期较强大的处理功能,能够清晰的显示肠系膜血管。随着MSCTA的广泛应用,SMA病变的发现日益增多。
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主要包括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原发性SMA夹层于1947年首次报道,既往少见,随着CT等影响技术的发展,报道逐渐增多。该病病因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与中层囊性变、动脉硬化症、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结缔组织病及外伤等危险因素有关。原发性SMA夹层的典型CTA表现是发现真假腔及其中的低密度内膜瓣,MIP、MPR、VR等多种方式的重建,可进一步显示病变细节。特别是MPR图像,可清晰显示双腔改变及内膜瓣情况。但对于假腔血栓形成者,需要与动脉硬化所致的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鉴别。
SMA栓塞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SMA栓塞是一种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科急症,死亡率较高,慢性SMA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肠系膜上动脉内的充盈缺损是本病最直接、最可靠的诊断依据。VR能够较好地显示病变范围,且空间立体感较强;MIP图像可清晰的呈现血管分支,同时显示管壁及管腔情况;MPR可以于任何平面进行切割旋转,可清晰显示缺损范围,但由于MPR所获图像为二维图像,其直观性较差。
, 百拇医药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包括十二指肠淤滞症和”胡桃夹“综合征。十二指肠淤滞症在临床较少见,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十二指肠梗阻症状为主,消化道造影提示十二指肠水平段与上升段交界处有压迫征象(“刀切征”或“笔杆征”),造影剂通过受阻,通过改变体位或加压按摩可通过或部分通过。以往临床症状加消化道造影即可诊断,但随着对该病的认识,发现其他疾病如先天性巨十二指肠患者也可有上述影像表现。CTA可清晰显示SMA主干与腹主动脉的夹角,MPR及VR图形可对该夹角进行准确测量。因此,SMCTA可以解决SMA压迫综合征的诊断问题。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多种重组技术能够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及血管周围的情况,对SMA病变及SMA相关病变及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是SMA病变诊断及筛查的重要影响检查手段。, http://www.100md.com(薛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