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血糖强化控制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1)
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单纯口服降糖药对未用过降糖药、短病程的2 型糖尿病(T2DM)患者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的效应差异。方法 选取未用过降糖药、病程≤1年的T2DM 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单纯口服降糖药组。两组有效病例各30例,进行强化降糖治疗,血糖控制目标为餐后2 h血糖≤8.0 mmol/L和末梢空腹血糖≤6.5 mmol/L,使血糖维持达标4 w且实现在5~10 d 达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结果 OGTT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在两组治疗后都明显升高。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前后组间变化的无明显差异。结论 2 种强化降糖治疗方案均可以使未用过降糖药、短病程的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胰岛素抵抗得到同样程度的改善。
关键词:强化治疗;2 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
糖尿病目前在全球呈蔓延趋势,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1]。对糖尿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上,其中对β细胞功能的保护尤为重要。在2型糖尿病发病的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发生严重的减退。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用短期的血糖强化控制,有利于消除高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的影响,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对患者病情的控制,以及获得代谢记忆效应减少病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均可产生有利作用。然而,各种强化治疗措施针对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的效果差异孰优孰略?本研究即探讨临床上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单纯口服降糖药两种方法对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减轻胰岛素抵抗的效应差异问题。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未用过降糖药、病程≤1年、符合WHO 2010年T2DM诊断标准的,经饮食控制血糖控制效果仍不理想的T2DM患者。共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51.3±8.9)岁。随机分为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单纯口服降糖药强化治疗组,各30例。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组,选用胰岛素诺和灵N、50R、30R、R、诺和锐及甘精胰岛素进行交换组合,多次皮下注射,2~5次/d;单纯口服降糖药强化治疗组,采用联合用药法,首先给予糖苷酶抑制剂和双胍类,若血糖未达标,则再联用如格列美脲、瑞格列奈、格列齐特等胰岛素促泌剂;两组患者均同时进行规律运动和合理的饮食控制。入选标准:餐后2 h血糖(2hPG)>12.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FPG)>8.0 mmol/L;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感染者;排除酮症酸中毒及I型糖尿病者。实施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性别、体重、年龄、生化指标等一般性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1.2方法
1.2.1技术指标 两组治疗方法均血糖需维持达标4 w,并于5~10 d达标。血糖达标标准:餐后2 h血糖≤8.0 mmol/L, FPG≤6.5 mmol/L;血压≤140/90 mmHg 者,暂不予降压药;甘油三酯(TG)≤3.0 mmol/L,总胆同醇(TC)≤6.0 mmol/L者,暂不予调脂药。
1.2.2检测指标 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肾功和血脂,并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75 g葡萄糖),同步测胰岛素、血糖和C肽。血糖单位为mmol/L,血浆胰岛素单位为μU/ml。治疗后OGTT 及相关指标的检测,均在停用降糖药48 h后进行。
1.2.3检测方法 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肝功和肾功;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胰岛素和C肽。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http://www.100md.com
2结果
2.1强化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情况比较 单纯口服降糖藥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达标所需时间明显长于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组(P<0.05);单纯口服降糖药强化治疗组及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糖维持达标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治疗后FPG明显下降(P<0.05或0.01);强化治疗后,空腹及OGTT 时每一时间点的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安全性评价 强化治疗前后,各组肝、肾功能及血脂变化不大。低血糖(血糖≤4.0 mmol/L)和(或)低血糖症状的发生:单纯口服降糖药强化治疗组3例次,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组8 例次,均非严重低血糖事件。
3 讨论
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两个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在疾病的发病和进展过程中,这两者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和动物研究均证明2型糖尿病的特征是β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的增强,不能补偿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进而引发2型糖尿病显性。1995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的研究(UKPDS)结果表明,尽管患者已经接受了抗糖尿病药物以及生活方式的干预,其β细胞的功能仍在不断下降。2009年1月10日,美国内分泌学会在弗吉尼亚州召开会议,讨论目前对β细胞功能缺陷的认识是否可以表明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可以重新制定的问题。会议回顾了在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β细胞的功能缺陷作为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的证据,以及针对胰岛细胞治疗的进展。这标志着对胰岛β细胞保护的认识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认为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或在糖尿病被诊断之前,β细胞的功能已经有了严重的减退,在糖尿病诊断之后,这种减退更加明显。UKPDS研究结果显示,在空腹血糖升高时,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已经下降了50%,因此,早期的干预治疗对保护患者内生胰岛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能尽快纠正高血糖状态,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保护胰岛功能[2-3]。同时,强化控制治疗较常规治疗可明显抑制颈动脉、股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减少大血管病变的发生[4]。, http://www.100md.com(孙彦艳)
关键词:强化治疗;2 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
糖尿病目前在全球呈蔓延趋势,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1]。对糖尿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上,其中对β细胞功能的保护尤为重要。在2型糖尿病发病的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发生严重的减退。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用短期的血糖强化控制,有利于消除高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的影响,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对患者病情的控制,以及获得代谢记忆效应减少病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均可产生有利作用。然而,各种强化治疗措施针对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的效果差异孰优孰略?本研究即探讨临床上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单纯口服降糖药两种方法对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减轻胰岛素抵抗的效应差异问题。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未用过降糖药、病程≤1年、符合WHO 2010年T2DM诊断标准的,经饮食控制血糖控制效果仍不理想的T2DM患者。共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51.3±8.9)岁。随机分为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单纯口服降糖药强化治疗组,各30例。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组,选用胰岛素诺和灵N、50R、30R、R、诺和锐及甘精胰岛素进行交换组合,多次皮下注射,2~5次/d;单纯口服降糖药强化治疗组,采用联合用药法,首先给予糖苷酶抑制剂和双胍类,若血糖未达标,则再联用如格列美脲、瑞格列奈、格列齐特等胰岛素促泌剂;两组患者均同时进行规律运动和合理的饮食控制。入选标准:餐后2 h血糖(2hPG)>12.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FPG)>8.0 mmol/L;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感染者;排除酮症酸中毒及I型糖尿病者。实施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性别、体重、年龄、生化指标等一般性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1.2方法
1.2.1技术指标 两组治疗方法均血糖需维持达标4 w,并于5~10 d达标。血糖达标标准:餐后2 h血糖≤8.0 mmol/L, FPG≤6.5 mmol/L;血压≤140/90 mmHg 者,暂不予降压药;甘油三酯(TG)≤3.0 mmol/L,总胆同醇(TC)≤6.0 mmol/L者,暂不予调脂药。
1.2.2检测指标 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肾功和血脂,并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75 g葡萄糖),同步测胰岛素、血糖和C肽。血糖单位为mmol/L,血浆胰岛素单位为μU/ml。治疗后OGTT 及相关指标的检测,均在停用降糖药48 h后进行。
1.2.3检测方法 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肝功和肾功;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胰岛素和C肽。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http://www.100md.com
2结果
2.1强化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情况比较 单纯口服降糖藥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达标所需时间明显长于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组(P<0.05);单纯口服降糖药强化治疗组及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糖维持达标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治疗后FPG明显下降(P<0.05或0.01);强化治疗后,空腹及OGTT 时每一时间点的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安全性评价 强化治疗前后,各组肝、肾功能及血脂变化不大。低血糖(血糖≤4.0 mmol/L)和(或)低血糖症状的发生:单纯口服降糖药强化治疗组3例次,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组8 例次,均非严重低血糖事件。
3 讨论
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两个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在疾病的发病和进展过程中,这两者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和动物研究均证明2型糖尿病的特征是β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的增强,不能补偿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进而引发2型糖尿病显性。1995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的研究(UKPDS)结果表明,尽管患者已经接受了抗糖尿病药物以及生活方式的干预,其β细胞的功能仍在不断下降。2009年1月10日,美国内分泌学会在弗吉尼亚州召开会议,讨论目前对β细胞功能缺陷的认识是否可以表明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可以重新制定的问题。会议回顾了在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β细胞的功能缺陷作为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的证据,以及针对胰岛细胞治疗的进展。这标志着对胰岛β细胞保护的认识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认为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或在糖尿病被诊断之前,β细胞的功能已经有了严重的减退,在糖尿病诊断之后,这种减退更加明显。UKPDS研究结果显示,在空腹血糖升高时,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已经下降了50%,因此,早期的干预治疗对保护患者内生胰岛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能尽快纠正高血糖状态,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保护胰岛功能[2-3]。同时,强化控制治疗较常规治疗可明显抑制颈动脉、股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减少大血管病变的发生[4]。, http://www.100md.com(孙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