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36期
编号:12988666
建立单采血小板前、后献血者外周血小板指标变化为常态质量监控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0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36期
血小板含量,常态监控
     摘要:目的 观察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后血小板变化的理论采集量与实际采集量的相关性,以研究建立单采血小板前、后外周血小板指标变化为单采血小板常态质量监控方法的可行性,拟作为对单采血小板的常态监控方法,弥补单采血小板质量控制抽检方法的不足。方法 选择2年内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1~16次的献血者(每次间隔期至少为1个月)141例,共339人次,美国产的MCS-3P或CS-3000两个机型采集,在单采PLT前、后30 min内,分别检测献血小板者外周血小板数(PLT),MCS-3P单采的PLT不静置、CS-3000单采的PLT静置4 h后留取样品管测定血小板含量。结果 献血小板者单采前、后PLT分别为(198.88±34.62)×109/L和(120.97±30.89)×109/L,单采后血小板有明显降低(P<0.01);根据血液生理学及相关标准,确定本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前外周血小板的最低采集标准为男性85×109/L,女性101×109/L。结论 测定献血者采集前、后外周血小板数量变化为单采血小板含量的常态监控方法具有可行性,单采后检测外周PLT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血液检测"规定单采前、后检测PLT要求一致[1]。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含量;常态监控

    机采血小板由于纯度高、输血传播疾病及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几率低,其临床疗效和保存时间都优于手工血小板等诸多优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