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提高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正确率的临床实践(1)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增强人工气道气囊护理管理正确率的临床实践。方法 选择本院在病房建立人工气道的172例患者作为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气囊管理,观察组则引入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人工气道气囊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人工气道气囊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 品管圈工作模式有利于人工气道气囊护理质量管理的改进,且能明显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适合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品管圈即质量的控制圈,是一种改善质量的组织形式。该模式为全员参与,以数据为主要依据,运用相关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质量管理的改进[1]。随着危重症医学的迅速发展,人工气道气囊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重要。传统气囊管理为在充入适当气体后要定时放气,虽这种传统的气囊管理方法仍在使用,但如果放气时吸痰不彻底就会并发VAP,加重感染,降低撤机成功率。而如何提高气道气囊压力的正确率,已成为病房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重点和难点[2]。我院就"如何提高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正确率"开展了品管圈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病房建立人工气道的172例患者作为对象,其中男性96例,女性76例,年龄36~62岁,平均年龄(46.7±4.2)岁,同时观察对象皆取自于ICU病房,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急诊、意外引起的重大身体损伤等。基于随机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6例。两组就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行客观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气囊管理,观察组则引入品管圈管理,具体如下。
1.2.1团队组成 品管圈团队的组成本院品管圈于2016年成立的,以自愿原则报名加入,本圈由14名圈员组成,其中包括3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及5名护士组成。
1.2.2主题选定及拟定活动计划 集思广益,并根据上级指示、重要性、圈能力打分,确定主题为"品管圈活动提高人工气道患者气囊压力正确率"。按照时间顺序绘制详细活动计划书,明确了各个阶段的时间及活动负责人。
, http://www.100md.com
1.2.3现况把握 参照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采用气囊正确压力为25~30 cmH2O为标准,此研究中皆用第二代增强型(ⅠⅠ)气管导管,并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现状制定查检表,内容包括患者姓名、诊断、气囊压力值、时间班次等。使用气囊压力检测表监测气囊压力对2015年5月使用人工气道囊的患者进行查检,共查检人工气道86例,其中不正确为41例,其中压力小于 25 cmH2O为23例,压力大30 cmH2O为17例,其中发生在中班为8例,夜班为25例。气囊压力正确率为53%。
1.2.4原因分析及目标设定 全体圈员集思广益就人、事、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分析出主要原因如下:①经验管理;②督察不足;③知识缺乏;④护士责任心不足;⑤无工作流程,职责不明确。根据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
1.2.5对策拟定与实施
1.2.5.1建立气道气囊护士护理的培训与考核机制。每月1次组织科室护士及轮转人员针对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进行规范化培训,采用实际操作和指导的形式,月底进行实践训练和知识综合考核。
, 百拇医药
1.2.5.2严格规范吸痰方法,从而提高吸痰质量。掌握吸痰时机、指征、方法,避免出现盲目频繁吸痰,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1.2.5.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强化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并落实到卫生管理,吸痰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无菌操作,这是预防相关性肺炎的重要手段。
1.2.5.4建全人工气道质量评估监督机制。设计了病房人工气道每日护理质量检查单,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周四由圈长总结上周人工气道护理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组织全体圈员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方法并实施。
1.3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的气道损伤、堵管、非计划拔管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病房时间、并发症(皮下气肿、气肿及膈肌气肿、出血、拔管困难、气管食管瘘)的发生率并与以临床并发症平均发生率42%为目标值作对比;患者转出病房时由患者及家属填写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 百拇医药
1.4数据处理 为保证准确度,本次实验数据均取三次基于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后的平均数值,运用描述性分析(x±s)及推断性分析。记数数值行(x±s)表示,组间对比行χ2与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数值以P差异判据,且以P<0.05表示为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的气道损伤、堵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下降;人工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完成目标值的设定,优于活动目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病房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及家属对气道气囊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使全体圈员的护理手法得到提高,工作积极性、责任心、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明显增强,见表1。
3 讨论
人工气道的护理常会出现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计划拔管等情况,而延长患者通气时间、入病房时间也会增加并发症机率,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建立人工气道气囊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等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 可解决患者的缺氧状态,从而改善通气功能,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正确是人工气道管理的重点[3]。参照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7)推荐高容低压套气囊壓 25~30cmH2O标准压力范围,当气囊压力小于25 cmH2O时,患者容易误吸,造成吸入性肺炎等状况;另外当使用机械在通气时会造成漏气,使患者通气不足;还可以增加 VAP 的发生及脱管的机会。当气囊压力大于 30 cmH2O时,容易出现气管黏膜受压缺血,容易形成溃疡和炎症等严重后果[4]。, 百拇医药(王梅)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品管圈即质量的控制圈,是一种改善质量的组织形式。该模式为全员参与,以数据为主要依据,运用相关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质量管理的改进[1]。随着危重症医学的迅速发展,人工气道气囊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重要。传统气囊管理为在充入适当气体后要定时放气,虽这种传统的气囊管理方法仍在使用,但如果放气时吸痰不彻底就会并发VAP,加重感染,降低撤机成功率。而如何提高气道气囊压力的正确率,已成为病房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重点和难点[2]。我院就"如何提高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正确率"开展了品管圈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病房建立人工气道的172例患者作为对象,其中男性96例,女性76例,年龄36~62岁,平均年龄(46.7±4.2)岁,同时观察对象皆取自于ICU病房,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急诊、意外引起的重大身体损伤等。基于随机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6例。两组就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行客观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气囊管理,观察组则引入品管圈管理,具体如下。
1.2.1团队组成 品管圈团队的组成本院品管圈于2016年成立的,以自愿原则报名加入,本圈由14名圈员组成,其中包括3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及5名护士组成。
1.2.2主题选定及拟定活动计划 集思广益,并根据上级指示、重要性、圈能力打分,确定主题为"品管圈活动提高人工气道患者气囊压力正确率"。按照时间顺序绘制详细活动计划书,明确了各个阶段的时间及活动负责人。
, http://www.100md.com
1.2.3现况把握 参照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采用气囊正确压力为25~30 cmH2O为标准,此研究中皆用第二代增强型(ⅠⅠ)气管导管,并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现状制定查检表,内容包括患者姓名、诊断、气囊压力值、时间班次等。使用气囊压力检测表监测气囊压力对2015年5月使用人工气道囊的患者进行查检,共查检人工气道86例,其中不正确为41例,其中压力小于 25 cmH2O为23例,压力大30 cmH2O为17例,其中发生在中班为8例,夜班为25例。气囊压力正确率为53%。
1.2.4原因分析及目标设定 全体圈员集思广益就人、事、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分析出主要原因如下:①经验管理;②督察不足;③知识缺乏;④护士责任心不足;⑤无工作流程,职责不明确。根据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
1.2.5对策拟定与实施
1.2.5.1建立气道气囊护士护理的培训与考核机制。每月1次组织科室护士及轮转人员针对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进行规范化培训,采用实际操作和指导的形式,月底进行实践训练和知识综合考核。
, 百拇医药
1.2.5.2严格规范吸痰方法,从而提高吸痰质量。掌握吸痰时机、指征、方法,避免出现盲目频繁吸痰,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1.2.5.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强化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并落实到卫生管理,吸痰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无菌操作,这是预防相关性肺炎的重要手段。
1.2.5.4建全人工气道质量评估监督机制。设计了病房人工气道每日护理质量检查单,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周四由圈长总结上周人工气道护理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组织全体圈员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方法并实施。
1.3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的气道损伤、堵管、非计划拔管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病房时间、并发症(皮下气肿、气肿及膈肌气肿、出血、拔管困难、气管食管瘘)的发生率并与以临床并发症平均发生率42%为目标值作对比;患者转出病房时由患者及家属填写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 百拇医药
1.4数据处理 为保证准确度,本次实验数据均取三次基于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后的平均数值,运用描述性分析(x±s)及推断性分析。记数数值行(x±s)表示,组间对比行χ2与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数值以P差异判据,且以P<0.05表示为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的气道损伤、堵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下降;人工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完成目标值的设定,优于活动目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病房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及家属对气道气囊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使全体圈员的护理手法得到提高,工作积极性、责任心、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明显增强,见表1。
3 讨论
人工气道的护理常会出现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计划拔管等情况,而延长患者通气时间、入病房时间也会增加并发症机率,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建立人工气道气囊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等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 可解决患者的缺氧状态,从而改善通气功能,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正确是人工气道管理的重点[3]。参照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7)推荐高容低压套气囊壓 25~30cmH2O标准压力范围,当气囊压力小于25 cmH2O时,患者容易误吸,造成吸入性肺炎等状况;另外当使用机械在通气时会造成漏气,使患者通气不足;还可以增加 VAP 的发生及脱管的机会。当气囊压力大于 30 cmH2O时,容易出现气管黏膜受压缺血,容易形成溃疡和炎症等严重后果[4]。, 百拇医药(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