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中药学的开展(1)
摘要:随着中医药的快速发展,中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中药临床应用过程中的问题接踵而至、日益凸显。在一个人命关天、医患关系异常紧张的领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且预防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逐渐被医疗工作者提上了工作日程---临床中药学应运而生。临床中药学的开展必须以医师和药师的无间合作为前提,建立在对医院存在问题的深刻分析上,并在医院领导、医师、药师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顺利的开展。
关键词:医院;临床中药学;开展
临床药学在国内各个三级综合医院逐渐得到重视的同时,由于在以西医为主的医院环境下中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受到传统中药理念的束缚,以及中药房的条件有限、工作开展困难,临床中药学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基本还是一片空白。①在中药当下不断地被研究,不断改革和发展,在剂型和纯度方面不断优化,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成为发展之必然的情况下,中药在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②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学科的分工愈加细化,这使得医药逐渐分了家,医生只致力于诊断疾病和开具处方,中药师也仅仅在中药房负责调配中药,处方的用药是否正确、剂量是否合理,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等问题已被中药师抛诸脑后,因此药物联用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已数见不鲜。一旦出现此种现象,患者一味将责任归咎于医生,医疗纠纷数量呈上升趋势,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殊不知医疗体系不健全,缺乏临床中药师指导用药才是问题的根本。当然,目前已知的中药种类繁多,单由临床医师掌握如此巨量的知识和信息,实属不可能。再加上中医临床用药复杂、医药分家严重,出现了医者不知药之所制,药者不知药之何用的现象[1]。本人将我院结合实际,探讨如何开展临床中药学。
1 中药在医院的临床用药情况
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中药有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由于中成药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占药品比例大、携带方便、便于服用、疗效确切等优点,其销售金额是中草药汤剂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当然,新剂型的出现并不能完全的取代汤剂而占领中药的市场,汤剂也有新剂型无法替代的优势,如利于随证加减处方、吸收快、奏效迅速、价廉易得、制备方法简单等等。
1.1中成药的应用情况
1.1.1中成药在医院用量较大 医院每月会进行一次用药前10名统计排名,在2013年1月1日~2014年3月31日,入围前十的分别有以下10个中成药注射剂: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醒脑静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这15次统计中这些药品比例分别为20%~50%,可见中成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需求量不可小觑。
1.1.2 中西药结合得到广泛的推广 从医学的发展角度来看,中药与西药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任何药学的发展都必须吸收其他的优秀的科学成果,中西藥的结合就是一个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自然而然,中西药结合后的效果优于单一的中药或者西药,较好的疗效也是中西药结合得到广泛应用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中西药结合之后的问题也接踵而来。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可能与联用的西药发生反应导致药效降低或者产生毒性,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害其生命。从医院2013年下半年的门诊处方统计分析,其中40%的患者的处方同时开具了西药和中成药或西药和中药饮片,但在处方中并没有特别的注明任何相关的注意事项。如鹿茸、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当与阿司匹林等水杨酸衍生物同用会引起消化道溃疡;药酒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米嗪、阿米替林、氯丙嗪、多虑平等同服时,前者可加快后者的代谢,从而增强三环类抗抑郁药毒性,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1.1.3中成药放置在西药房,由西药师调配 中药师和西药师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并不相同,药学和中药学两个学科的侧重点不一样。药学主要学习对象是西药,所谓的中药学的相关学习只是走马观花,了解一下。而中药学则是专门学习中药的相关知识。中药与西药最大的区别就是中药需要在传统的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性质用药,这些方面的知识都是中药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对于西药学的学生就不尽然了。由于不是特别清楚中成药的药性以及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中成药的方法,西药师很难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1.1.4西医师开具中药处方屡见不鲜 将中成药当做西药管理,由西医师开具中成药处方也成了理所当然。目前从一些医院抽样调查的结果看:综合医院中95% 的中药注射剂是由西医医师使用,中医院也有80% 的中药注射剂由西医医师使用[2]。中医注重对"证"的诊断,同一个病因表现不同的证而采取不同的治疗;不同的病因出现相同的证而采取相同的治疗,所以常常出现"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现象。西医在开具处方时往往按照西医的理论指导开具处方,更多的依赖药物成分的药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药物的疗效,还会造成药物不良反应[3]。但是很多西医师都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对中药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中药既治不了病、也吃不死人。他们根据药品的说明书断章取义,片面的看待药物的疗效,一个清热解毒药最后可以当做万金油适用于多种疾病。例如:在本人实习期间,曾留意一个医师的处方,他开具的治感冒的处方必有茵栀黄颗粒。此外,中成药的说明书在不良反应那一栏基本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这也让许多医师放松了警惕,认为不明确就等于没有,这使得他们用药时更加肆无忌惮。
1.2中药饮片的应用情况
1.2.1中药饮片在医院大多数由具备专业中医知识的医师开具 医院多数中药处方还是由中医师开具,但是即使是中医开具的处方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临床上的中医师,特别是年轻的中医师对不同产地中药的优劣、不同炮制的功效作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及识别等中药理论和知识了解不多,不能满足临床要求[4]。例如十八畏十九反的情况时有发生,处方书写不规范(医师喜欢用缩写简写或者音近字代替),医师在开具有多种炮制品的中药时用药混乱等等。, http://www.100md.com(蔡文烈)
关键词:医院;临床中药学;开展
临床药学在国内各个三级综合医院逐渐得到重视的同时,由于在以西医为主的医院环境下中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受到传统中药理念的束缚,以及中药房的条件有限、工作开展困难,临床中药学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基本还是一片空白。①在中药当下不断地被研究,不断改革和发展,在剂型和纯度方面不断优化,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成为发展之必然的情况下,中药在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②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学科的分工愈加细化,这使得医药逐渐分了家,医生只致力于诊断疾病和开具处方,中药师也仅仅在中药房负责调配中药,处方的用药是否正确、剂量是否合理,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等问题已被中药师抛诸脑后,因此药物联用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已数见不鲜。一旦出现此种现象,患者一味将责任归咎于医生,医疗纠纷数量呈上升趋势,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殊不知医疗体系不健全,缺乏临床中药师指导用药才是问题的根本。当然,目前已知的中药种类繁多,单由临床医师掌握如此巨量的知识和信息,实属不可能。再加上中医临床用药复杂、医药分家严重,出现了医者不知药之所制,药者不知药之何用的现象[1]。本人将我院结合实际,探讨如何开展临床中药学。
1 中药在医院的临床用药情况
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中药有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由于中成药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占药品比例大、携带方便、便于服用、疗效确切等优点,其销售金额是中草药汤剂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当然,新剂型的出现并不能完全的取代汤剂而占领中药的市场,汤剂也有新剂型无法替代的优势,如利于随证加减处方、吸收快、奏效迅速、价廉易得、制备方法简单等等。
1.1中成药的应用情况
1.1.1中成药在医院用量较大 医院每月会进行一次用药前10名统计排名,在2013年1月1日~2014年3月31日,入围前十的分别有以下10个中成药注射剂: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醒脑静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这15次统计中这些药品比例分别为20%~50%,可见中成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需求量不可小觑。
1.1.2 中西药结合得到广泛的推广 从医学的发展角度来看,中药与西药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任何药学的发展都必须吸收其他的优秀的科学成果,中西藥的结合就是一个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自然而然,中西药结合后的效果优于单一的中药或者西药,较好的疗效也是中西药结合得到广泛应用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中西药结合之后的问题也接踵而来。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可能与联用的西药发生反应导致药效降低或者产生毒性,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害其生命。从医院2013年下半年的门诊处方统计分析,其中40%的患者的处方同时开具了西药和中成药或西药和中药饮片,但在处方中并没有特别的注明任何相关的注意事项。如鹿茸、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当与阿司匹林等水杨酸衍生物同用会引起消化道溃疡;药酒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米嗪、阿米替林、氯丙嗪、多虑平等同服时,前者可加快后者的代谢,从而增强三环类抗抑郁药毒性,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1.1.3中成药放置在西药房,由西药师调配 中药师和西药师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并不相同,药学和中药学两个学科的侧重点不一样。药学主要学习对象是西药,所谓的中药学的相关学习只是走马观花,了解一下。而中药学则是专门学习中药的相关知识。中药与西药最大的区别就是中药需要在传统的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性质用药,这些方面的知识都是中药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对于西药学的学生就不尽然了。由于不是特别清楚中成药的药性以及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中成药的方法,西药师很难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1.1.4西医师开具中药处方屡见不鲜 将中成药当做西药管理,由西医师开具中成药处方也成了理所当然。目前从一些医院抽样调查的结果看:综合医院中95% 的中药注射剂是由西医医师使用,中医院也有80% 的中药注射剂由西医医师使用[2]。中医注重对"证"的诊断,同一个病因表现不同的证而采取不同的治疗;不同的病因出现相同的证而采取相同的治疗,所以常常出现"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现象。西医在开具处方时往往按照西医的理论指导开具处方,更多的依赖药物成分的药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药物的疗效,还会造成药物不良反应[3]。但是很多西医师都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对中药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中药既治不了病、也吃不死人。他们根据药品的说明书断章取义,片面的看待药物的疗效,一个清热解毒药最后可以当做万金油适用于多种疾病。例如:在本人实习期间,曾留意一个医师的处方,他开具的治感冒的处方必有茵栀黄颗粒。此外,中成药的说明书在不良反应那一栏基本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这也让许多医师放松了警惕,认为不明确就等于没有,这使得他们用药时更加肆无忌惮。
1.2中药饮片的应用情况
1.2.1中药饮片在医院大多数由具备专业中医知识的医师开具 医院多数中药处方还是由中医师开具,但是即使是中医开具的处方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临床上的中医师,特别是年轻的中医师对不同产地中药的优劣、不同炮制的功效作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及识别等中药理论和知识了解不多,不能满足临床要求[4]。例如十八畏十九反的情况时有发生,处方书写不规范(医师喜欢用缩写简写或者音近字代替),医师在开具有多种炮制品的中药时用药混乱等等。, http://www.100md.com(蔡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