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现状和展望(2)
4.2新药开发 传统的中枢降压药都是通过刺激α2受体,引起交感神经传出活动下降而实现降压的效果。α2受体具有降压效果,但是会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研究提示α2受体主要会存在于孤束核与蓝斑核,而延髓腹外侧核主要是I1-咪唑啉受体,只参与降压,不引起嗜睡。随着不断的研究和,第二代中枢降压药,例如莫索尼定、利美尼定通过兴奋中枢I1-咪唑啉受体,以减少中枢交感神经递质的释放,最终发挥降压的作用[8-9]。
目前,临床上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紧张素转换酶(ACE),一类是血管紧张素1型(AT1)受体拮抗剂。ACE抑制剂具有阻止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及其作用,并对心肾脑等器官有保护作用,会减轻心肌肥厚,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心血管病理性的重构。目前单纯使用ACE抑制剂可控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特别是对肾素高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疗效。故,临床对于合并心衰、糖尿病高血压,可首选ACE抑制剂治疗。
AT1 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比ACE更为专一,不会影响缓激肽系统,且会组织血管紧张素II与AT1受体的结合,从而降低血压。此外,还会促进心血管细胞增殖肥大,预防心血管的重构,进一步促进降压的效果。临床上ACE抑制剂与AT1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较为相似,但其作用机理上存在互补性,两者联合治疗高血压会增强疗效。陈书忠等研究显示,以上两者联合应用,短期可减轻心脏重构,降低血浆醛固酮、甲肾上腺素水平,且临床未见不良反应增加[10]。由此,提示ACE抑制剂与AT1受体拮抗剂在治疗高血压的病理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11],今后我们要充分应用其治疗高血压的优势,为临床提供可靠地参考依据。
, 百拇医药
4.3基因治疗 高血压在临床中属于多基因隐性遗传病,其基因治疗目前尚不可行[12]。通过临床研究提示目的基因的寻找是治疗的主要问题[13]。当前,可能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决定使用合适的降压药物,但该治疗方法必须在DNA实验简化下,并广泛应用后才能得以实现。
5 结论
高血压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将要药物,控制血压水平,稳定病情[14-15]。而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并且对身体重要器官也会产生毒副作用,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的发展。因此,高血压治疗要以个体化治疗为原则,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期、不同年龄阶段等特点,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同时要依据患者不同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控制血压,减少器官损伤,预防并发症为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文.治疗高血压药物的发展历史[J].中国执业药师,2013,3(1):33-37.
, 百拇医药
[2]靳倩,赵月霞,李淑芳.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OL].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2):151-152.
[3]王长远.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壓的现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19(11):1012-1013.
[4]Braunwald E(ed), Heart Disease.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Medicine.6th ed[M].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 , 2014 :582 -584.
[5]李燕.高血压认知及治疗状况分析[J/OL].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12):45-46.
[6]F errario CM, Panjabi S, Buzinec P, et al. Clinical and economic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amlodipine/renin-angiotensin systemblocker combinations[J]. Ther Adv Cardiovasc Dis, 2013, 7(1): 27-39.
, 百拇医药
[7]陈书忠,吕慎昌.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及降压药的合理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3(9):1428-1429.
[8]谢和辉,苏定冯.国际高血压治疗新药研究现状和展望[J].世界临床药物,2003,24(5):265-269.
[9]江泳.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3(34):135-136.
[10]张月华,张虹,李怡,等.高血压相关血管性痴呆的研究现状及其针刺治疗展望[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2):153-155.
[11]郑君毅.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13):2423-2424.
[12]刘国仗,马文君,王兵,等.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2):157-158.
[13]周继旺,季乃军,童丽军,等.影响高血压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药业,2010,19(10):67-68.
[14]张纪光,索延征,郎辉辉,等.老年性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8):148-149.
[15]王家富,刘德蓉.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4):190-191.编辑/张燕, 百拇医药(郝秀双)
目前,临床上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紧张素转换酶(ACE),一类是血管紧张素1型(AT1)受体拮抗剂。ACE抑制剂具有阻止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及其作用,并对心肾脑等器官有保护作用,会减轻心肌肥厚,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心血管病理性的重构。目前单纯使用ACE抑制剂可控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特别是对肾素高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疗效。故,临床对于合并心衰、糖尿病高血压,可首选ACE抑制剂治疗。
AT1 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比ACE更为专一,不会影响缓激肽系统,且会组织血管紧张素II与AT1受体的结合,从而降低血压。此外,还会促进心血管细胞增殖肥大,预防心血管的重构,进一步促进降压的效果。临床上ACE抑制剂与AT1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较为相似,但其作用机理上存在互补性,两者联合治疗高血压会增强疗效。陈书忠等研究显示,以上两者联合应用,短期可减轻心脏重构,降低血浆醛固酮、甲肾上腺素水平,且临床未见不良反应增加[10]。由此,提示ACE抑制剂与AT1受体拮抗剂在治疗高血压的病理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11],今后我们要充分应用其治疗高血压的优势,为临床提供可靠地参考依据。
, 百拇医药
4.3基因治疗 高血压在临床中属于多基因隐性遗传病,其基因治疗目前尚不可行[12]。通过临床研究提示目的基因的寻找是治疗的主要问题[13]。当前,可能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决定使用合适的降压药物,但该治疗方法必须在DNA实验简化下,并广泛应用后才能得以实现。
5 结论
高血压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将要药物,控制血压水平,稳定病情[14-15]。而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并且对身体重要器官也会产生毒副作用,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的发展。因此,高血压治疗要以个体化治疗为原则,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期、不同年龄阶段等特点,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同时要依据患者不同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控制血压,减少器官损伤,预防并发症为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文.治疗高血压药物的发展历史[J].中国执业药师,2013,3(1):33-37.
, 百拇医药
[2]靳倩,赵月霞,李淑芳.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OL].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2):151-152.
[3]王长远.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壓的现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19(11):1012-1013.
[4]Braunwald E(ed), Heart Disease.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Medicine.6th ed[M].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 , 2014 :582 -584.
[5]李燕.高血压认知及治疗状况分析[J/OL].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12):45-46.
[6]F errario CM, Panjabi S, Buzinec P, et al. Clinical and economic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amlodipine/renin-angiotensin systemblocker combinations[J]. Ther Adv Cardiovasc Dis, 2013, 7(1): 27-39.
, 百拇医药
[7]陈书忠,吕慎昌.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及降压药的合理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3(9):1428-1429.
[8]谢和辉,苏定冯.国际高血压治疗新药研究现状和展望[J].世界临床药物,2003,24(5):265-269.
[9]江泳.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3(34):135-136.
[10]张月华,张虹,李怡,等.高血压相关血管性痴呆的研究现状及其针刺治疗展望[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2):153-155.
[11]郑君毅.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13):2423-2424.
[12]刘国仗,马文君,王兵,等.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2):157-158.
[13]周继旺,季乃军,童丽军,等.影响高血压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药业,2010,19(10):67-68.
[14]张纪光,索延征,郎辉辉,等.老年性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8):148-149.
[15]王家富,刘德蓉.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4):190-191.编辑/张燕, 百拇医药(郝秀双)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高血压病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