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加桑叶治疗自汗证中医原理探讨(2)
桂枝辛温,旨在温经通阳,疏散风寒邪气,即祛除疾病诱因。芍药敛阴和营,前言"清为营属阴"在此即意在养阴,这是由本病卫强营弱的病机特点决定的。生姜大枣合用调和胃气,即是调护营卫之源,亦是由本病中邪气致胃气不和的病机决定的。桂枝与甘草合用,辛甘化阳益卫;芍药与甘草合用酸甘化阴益营。本证虽有卫强营弱,并非卫气过盛而需泄之。基于同气相求理论,这种病机特点即是由于感受风邪这种阳邪加于属阳的卫气所致,这才是卫强营弱真正的内涵。故胃气在内化营卫,而无论所化营或是卫皆是人体功能的重要基础,故次方并不一味的敛阴益阴,而同时既益营也助卫。
3桑叶
桑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本品性寒、味甘苦,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能,是常用中药之一[3-4]。故在阴卫强盛郁于表腠之时故化热,桑叶能清宣郁热,透热外出。同时《本草经疏》载:桑叶性味苦甘、寒,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5]。故桑叶较之银花、连翘之属又具有透热而不伤正的特点。另外,《新修本草》[6]《开宝本草》[7]《证类本草》[8]都有"桑叶主寒热出汗……",《本草撮要》:"以之代茶,常服止汗",《本经》述:盖谓桑叶主治能除寒热,并除出汗也。通过古籍的论述可以看出,医家肯定单味桑叶即有对症止汗之功,而没有强调其病机特点。
, http://www.100md.com
4验案
患者张某,女,34岁,4+月前因冒雨受凉致感冒,发热伴恶心呕吐不适,体温38.5℃,完善检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抗感染等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长期食欲不振,2+月以来静时即也身汗淋漓,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未予特殊治疗。
来诊诉:2月来身汗淋漓不止,不思饮食。四诊合参:面色无华,神情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大便质稀,3~5次/d,常伴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小便调,病史同上述。辨证:营卫不和证。予桂枝汤加桑叶:桂枝15 g,芍药白芍15 g,生姜8 g,大枣8g,炙甘草5 g,桑叶20 g,水煎服,3次/d,两剂而愈。1 w后复诊饮食二便调,汗症未再发。
析案:本篇所论即基于此案,外感风寒邪气,邪气侵袭表腠,致阴阳失调,即营卫二气不和,腠理开合失常,即汗出不止。而邪气或从外而出或内陷入里,为何腠理仍开合失调,致感冒后2月仍常身汗淋漓?这是由于邪气内陷入里,由太阳肺经传至阳明胃经,致胃收纳化气功能失调,其生营卫二气功能失调,故有营卫不和,方用桂枝汤调和,旨在不伤胃气,调护胃气。另外,这也体现了"治未病"思想不止在脏腑传变中,亦在六经传变中。桑叶妙用,其一能透达阴卫强而积蓄的郁热同时不伤正,即不伤营卫二气。其二体现了对症止汗的思想,对症加用要药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仲景就非常推崇对症加药,读《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我们就可发现,仲景条文所述的结构即证+方+对症施药。如:在对"汗后逆证"栀子豉汤主之论述后,有言:"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即少气以补气要药甘草(炙)对症补气,呕吐以止呕要药生姜对症止呕。
, http://www.100md.com
5结语
通过本文对自汗症营卫不和病机本质的论述、桂枝汤方义的论述、桑叶功效的论述及临床验案分析,笔者认为调理营卫之气之时调和胃气是关键。另外如桑叶对症止汗,这种对症佐药的思想应加以重视。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报道,桑叶具有类似人参的补益与抗衰老、稳定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9],这可能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有关,故能调节汗液排泄的功能。对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新时代的中医生不该一味排斥,而应将中药药理学研究置于扩大中药影响的地位,并加以学习利用。这并不是抛弃传统经典辩证施治的表现,因为仲景创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之时亦也十分重视对症佐药的处方思想。
参考文献:
[1]史记·扁鹊仓公列传[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1382.
[2]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57:215.
, http://www.100md.com
[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5]明代寥希雍著.神农本草经疏[M].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
[6]苏敬等(唐).新修本草[M].合肥:安徽科學技术出版社,1981.
[7]卢多逊等(宋).开宝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8]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9]花蕾,张文清,赵显峰.桑叶水提浸膏的抑菌作用研究[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7,28(1):16-18.
编辑/孙杰, 百拇医药(彭良 李应昆)
3桑叶
桑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本品性寒、味甘苦,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能,是常用中药之一[3-4]。故在阴卫强盛郁于表腠之时故化热,桑叶能清宣郁热,透热外出。同时《本草经疏》载:桑叶性味苦甘、寒,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5]。故桑叶较之银花、连翘之属又具有透热而不伤正的特点。另外,《新修本草》[6]《开宝本草》[7]《证类本草》[8]都有"桑叶主寒热出汗……",《本草撮要》:"以之代茶,常服止汗",《本经》述:盖谓桑叶主治能除寒热,并除出汗也。通过古籍的论述可以看出,医家肯定单味桑叶即有对症止汗之功,而没有强调其病机特点。
, http://www.100md.com
4验案
患者张某,女,34岁,4+月前因冒雨受凉致感冒,发热伴恶心呕吐不适,体温38.5℃,完善检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抗感染等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长期食欲不振,2+月以来静时即也身汗淋漓,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未予特殊治疗。
来诊诉:2月来身汗淋漓不止,不思饮食。四诊合参:面色无华,神情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大便质稀,3~5次/d,常伴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小便调,病史同上述。辨证:营卫不和证。予桂枝汤加桑叶:桂枝15 g,芍药白芍15 g,生姜8 g,大枣8g,炙甘草5 g,桑叶20 g,水煎服,3次/d,两剂而愈。1 w后复诊饮食二便调,汗症未再发。
析案:本篇所论即基于此案,外感风寒邪气,邪气侵袭表腠,致阴阳失调,即营卫二气不和,腠理开合失常,即汗出不止。而邪气或从外而出或内陷入里,为何腠理仍开合失调,致感冒后2月仍常身汗淋漓?这是由于邪气内陷入里,由太阳肺经传至阳明胃经,致胃收纳化气功能失调,其生营卫二气功能失调,故有营卫不和,方用桂枝汤调和,旨在不伤胃气,调护胃气。另外,这也体现了"治未病"思想不止在脏腑传变中,亦在六经传变中。桑叶妙用,其一能透达阴卫强而积蓄的郁热同时不伤正,即不伤营卫二气。其二体现了对症止汗的思想,对症加用要药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仲景就非常推崇对症加药,读《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我们就可发现,仲景条文所述的结构即证+方+对症施药。如:在对"汗后逆证"栀子豉汤主之论述后,有言:"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即少气以补气要药甘草(炙)对症补气,呕吐以止呕要药生姜对症止呕。
, http://www.100md.com
5结语
通过本文对自汗症营卫不和病机本质的论述、桂枝汤方义的论述、桑叶功效的论述及临床验案分析,笔者认为调理营卫之气之时调和胃气是关键。另外如桑叶对症止汗,这种对症佐药的思想应加以重视。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报道,桑叶具有类似人参的补益与抗衰老、稳定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9],这可能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有关,故能调节汗液排泄的功能。对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新时代的中医生不该一味排斥,而应将中药药理学研究置于扩大中药影响的地位,并加以学习利用。这并不是抛弃传统经典辩证施治的表现,因为仲景创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之时亦也十分重视对症佐药的处方思想。
参考文献:
[1]史记·扁鹊仓公列传[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1382.
[2]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57:215.
, http://www.100md.com
[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5]明代寥希雍著.神农本草经疏[M].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
[6]苏敬等(唐).新修本草[M].合肥:安徽科學技术出版社,1981.
[7]卢多逊等(宋).开宝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8]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9]花蕾,张文清,赵显峰.桑叶水提浸膏的抑菌作用研究[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7,28(1):16-18.
编辑/孙杰, 百拇医药(彭良 李应昆)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解表剂 > 辛温解表 > 桂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