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接收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30例,均为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病例,男88例,女42例,年龄4~19 d,平均年龄(12.5±1.1)d。随机分为使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对照组患儿65例,男44例,女21例,平均年龄(12.3±1.2)d;使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观察组患儿65例,男44例,女21例,平均年龄(12.6±1.0)d,且两组患儿性别和年龄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的疗法,采用波长在425~475 nm的蓝光,在新生儿的保育箱内放射一组平行的蓝光灯,控制保育箱内温度在28~32°C,保持正常的空气湿度,连续照射12~16 h/d,1次/d。在照射过程中,适当帮患儿补充水分保持机体内含水量充足,同时在眼部、生殖器官等处佩戴防照射罩,防止对其他器官造成伤害[3]。观察组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疗法,照射8 h/d,2 h一次连续照射4次,每次间隔2 h左右。两组患儿治疗4~8 d为一个疗程,所有患儿在蓝光照射的同时给予护肝退黄类药物,以确保患儿能够快速地恢复健康。
, 百拇医药
1.3临床观察指标 统计和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分为显效、一般和无效三种水平,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一般)/总数×100%。显效: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黄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一般:患儿全身黄疸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未下降至正常水平;无效:患儿全身总胆红素水平未下降甚至上升,临床黄疸症状未改善。同时,记录两组患儿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包括呕吐、腹泻、皮疹和发热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P值检验,若P<0.05为则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对比 由表1可知,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儿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百拇医药
3讨论
黄疸的产生原因较多,主要包括:①胆红素生成过多;②血浆白蛋白连接胆红素的能力不足;③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④肠肝循环的增加;⑤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和颅内出血等。临床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和粘膜出现黄染,大小便颜色加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和腹泻等,可通过肝功能、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确诊[4]临床使用蓝光照射的原理是患儿体内的胆红素在蓝光照射的过程中会吸收蓝光,从而变成水溶性的异构体,并通过尿液和胆汁排出体外,不被肝脏和血液吸收,最终达到体内胆红素的水平下降等。虽然蓝光照射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人體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在长期的蓝光照射治疗后,人体会对蓝光进行免疫,从而降低胆红素对蓝光的吸收效果,人体会出现耐光性的功能,严重影响照射治疗的效果。针对这个弊端,临床采用间歇蓝光照射疗法,多次短时地进行照射,从而降低机体耐光性生成的可能,并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在蓝光照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定时记录照射情况,一旦出现患儿体温过高等不良反应,立刻停止照射并进行紧急治疗;蓝光照射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当配合家属做好患儿生殖器官的清理和护理,保持局部的干燥和清洁;如果患儿皮肤出现严重的皮疹和发红干燥皮炎等现象,立刻通知医生进行适当的治疗等。综上所述,间歇蓝光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均能够明显地改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症状,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能够明显地降低患儿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李晓军.多次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2016,3(16):64-65.
[2]杨绍敏.多次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中国保健营养,2014,7(3):3947-3948.
[3]郑海燕.多次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2016,7(19):239-240.
[4]林良勇,林国敬.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16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2):113-116.
[5]梁悦,于春侠.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5(3):77.
编辑/孙杰, http://www.100md.com(方妍)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接收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30例,均为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病例,男88例,女42例,年龄4~19 d,平均年龄(12.5±1.1)d。随机分为使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对照组患儿65例,男44例,女21例,平均年龄(12.3±1.2)d;使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观察组患儿65例,男44例,女21例,平均年龄(12.6±1.0)d,且两组患儿性别和年龄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的疗法,采用波长在425~475 nm的蓝光,在新生儿的保育箱内放射一组平行的蓝光灯,控制保育箱内温度在28~32°C,保持正常的空气湿度,连续照射12~16 h/d,1次/d。在照射过程中,适当帮患儿补充水分保持机体内含水量充足,同时在眼部、生殖器官等处佩戴防照射罩,防止对其他器官造成伤害[3]。观察组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疗法,照射8 h/d,2 h一次连续照射4次,每次间隔2 h左右。两组患儿治疗4~8 d为一个疗程,所有患儿在蓝光照射的同时给予护肝退黄类药物,以确保患儿能够快速地恢复健康。
, 百拇医药
1.3临床观察指标 统计和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分为显效、一般和无效三种水平,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一般)/总数×100%。显效: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黄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一般:患儿全身黄疸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未下降至正常水平;无效:患儿全身总胆红素水平未下降甚至上升,临床黄疸症状未改善。同时,记录两组患儿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包括呕吐、腹泻、皮疹和发热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P值检验,若P<0.05为则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对比 由表1可知,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儿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百拇医药
3讨论
黄疸的产生原因较多,主要包括:①胆红素生成过多;②血浆白蛋白连接胆红素的能力不足;③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④肠肝循环的增加;⑤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和颅内出血等。临床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和粘膜出现黄染,大小便颜色加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和腹泻等,可通过肝功能、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确诊[4]临床使用蓝光照射的原理是患儿体内的胆红素在蓝光照射的过程中会吸收蓝光,从而变成水溶性的异构体,并通过尿液和胆汁排出体外,不被肝脏和血液吸收,最终达到体内胆红素的水平下降等。虽然蓝光照射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人體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在长期的蓝光照射治疗后,人体会对蓝光进行免疫,从而降低胆红素对蓝光的吸收效果,人体会出现耐光性的功能,严重影响照射治疗的效果。针对这个弊端,临床采用间歇蓝光照射疗法,多次短时地进行照射,从而降低机体耐光性生成的可能,并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在蓝光照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定时记录照射情况,一旦出现患儿体温过高等不良反应,立刻停止照射并进行紧急治疗;蓝光照射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当配合家属做好患儿生殖器官的清理和护理,保持局部的干燥和清洁;如果患儿皮肤出现严重的皮疹和发红干燥皮炎等现象,立刻通知医生进行适当的治疗等。综上所述,间歇蓝光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均能够明显地改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症状,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能够明显地降低患儿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李晓军.多次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2016,3(16):64-65.
[2]杨绍敏.多次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中国保健营养,2014,7(3):3947-3948.
[3]郑海燕.多次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2016,7(19):239-240.
[4]林良勇,林国敬.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16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2):113-116.
[5]梁悦,于春侠.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5(3):77.
编辑/孙杰, http://www.100md.com(方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消化系统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 新生儿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