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编号:13005451
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的检验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9日 《医学信息》 2017年第7期
     1.2病情程度判定标准 核磁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梗死病灶体积小于4 cm3,定义为轻度脑梗死疾病患者;梗死病灶体积小于10 cm3,但大于4 cm3,定义为中度脑梗死疾病患者;梗死病灶体积大于10 cm3,定义为重度脑梗死疾病患者[2]。

    1.3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当天或次日晨起、空腹、静息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5 ml,然后在3000 r/min的条件下实施离心处理大约15 min,分离得到血清之后,将标本置于零下20 ℃的环境中保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三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检测应该在标本采集后的2 h内完成[3]。

    1.4观察指标 选择四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三项指标水平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5数据处理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当P<0.05的时候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χ2检验。
, 百拇医药
    2 结果

    研究组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三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研究2组、研究1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在脑梗死病理学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血管损伤所导致出现的相关炎症反应,及该类炎症进一步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等病理学变化,在临床医学范围内近年来已经受到广泛性的关注。通常在脑缺血性应激反应发生之后,相关的炎症细胞就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分泌出一定量的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几种,这些细胞因子的存在可以使肝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可对脑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生成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后者又可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和炎性反应水平增强。此外,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是常用的炎症反应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多种疾病状态下炎症反应的程度;白介素-6和白介素-8是临床上公认的炎症反应标志物。推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由于缺血缺氧性病变导致氧化应激损伤,从而产生微血管炎症反应,故此导致三种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升高。由此可知,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三项指标可以作为临床对脑梗死疾病进行监测和诊断的重要指标[4]。
, 百拇医药
    关于炎症因子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检验水平及临床意义相关研究较多,不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对此类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的作用目前已得到临床上多數学者的一致证实。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说明脑梗死患者病情越严重,机体内部炎症因子反应程度也越严重,血清炎症因子异常情况越明显,证实可以将上述因子水平作为评估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而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程度异常严重,则应当及时实施对症支持综合疗法,才能在改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同时达到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目的,提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若实施治疗后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下降,则说明此种用药方案较为理想;若患者上述因子水平并无明显变化,则说明所选治疗方案无效,仍需要积极探讨更为高效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中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和研究3组每两组间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研究3组最高、研究2组次之、研究1组其次、对照组最低,直接证实可以根据血清炎症因子异常程度判断和评估指标,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推广使用。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在脑梗死患者中表达水平均较高,且可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同时还可用于指导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案,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牟方波,郭鹏,卢正海.急性脑梗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8(2):222-223.

    [2]邱彦夫.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29(1):102-103.

    [3]张清华,崔元孝,刘敬花,等.老年脑梗死病人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及其动态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9(18):2310-2312.

    [4]邹积明,韩超,宇仁平.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3,7(18):3356-3357.

    编辑/温灵慧, 百拇医药(吕东升)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