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物不良反应
编号:13001330
PSS配合免疫抑制剂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的应用及药物安全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5日 《医学信息》 2017年第9期
     2.2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测定情况 对照组患者血中IgG含量为(1361.8±42.4)mg%,实验组为(1009.9±50.3)mg%。对照组患者血中IgA含量为(224.6±60.7)mg%,实验组为(180.6±20.5)mg%。对照组患者血中IgM含量为(171.8±22.4)mg%,实验组为(139.9±22.3)mg%。经分析,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流行性出血热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疾病,且在我国时常发生。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出血、发热以及多器官衰竭等,其中以肾衰竭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且由于该疾病易造成器官的永久性损伤,故其极易给患者造成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流行性出血热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性疾病,传染源主要为鼠。根据老鼠种类以及地区内鼠的种类的分布情况,该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家鼠型出血热发病高峰为2~5月;野鼠型出血热发病高峰为11~次年1月[7-8]。出血热具有多种传播途径,分别为:虫媒传播、消化道传播以及呼吸道传播等[9-10]。该疾病起病急,且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进一步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手段至关重要。
, 百拇医药
    研究表明,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过程中,DIC与免疫反应发挥重要的作用,造成全身性出血及肾损伤。PSS是从褐藻中提取后人工处理的多糖硫酸酯,其能在不影响血小板的情况下起到有效的抗凝作用。从而有效缓解出血热中的DIC,改善出血情况。免疫抑制剂则能有效抑制患者异常的免疫反应,从而降低免疫细胞及相应的免疫因子对机体的自身免疫损伤。DIC与免疫抑制剂结合应用,能有效缓解患者出血、发热及相应的器官损伤。

    现为研究PSS配合免疫抑制剂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药物安全性,特选取10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PSS能有效降低血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同时改善皮内实验,延长凝血时间。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庆龙,史玉婷,邓立权,等.2005~2014年吉林省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5,13(4):201-203.
, 百拇医药
    [2]李青华,王利亚,李亚楠,等.2008~2012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J].军事医学,2013,37(12):895-897.

    [3]董俊,杨丽敏,高亚维,等.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患者干扰素的应用对病程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1,15(3):270-271.

    [4]俞苏蒙,叶晓波,邢云卿,等.健康青年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2,39(3):170-172.

    [5]肖岩,刘光远,吴可亚,等.2010年~2014年营口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及防控[J].医学与哲学,2016,37(6):49-51,60.

    [6]孟言浦,颜朝阳,冉贞卫,等.三峡库区生态变化流行性出血热对人群健康影響的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176-1178.
, 百拇医药
    [7]沈利民.出血热抗体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诊断流行性出血热[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9):2767-2768.

    [8]李静,李娜.血栓弹力图评估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热早期凝血功能的应用[J].预防医学,2016,28(11):1133-1135.

    [9]王翠玲,肖立珠,范子田,等.2004-2010年河北省迁安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2,31(1):94-96.

    [10]刘伟.用超声波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肾内血流变化的临床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0):192-194.

    编辑/王朵梅, 百拇医药(张伦玉)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