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7年第9期
编号:13001708
津门名医杨子云学术经验撮要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5日 《医学信息》 2017年第9期
     杨子云是我市著名儿科医生之一。生前曾任南营门卫生院副院长,天津市中医学会儿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在前天津市卫校担任中医儿科学教学工作。从医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儿科诊疗经验,尤其在小儿生理、病理的认识及诊查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

    1诊病时,提倡四诊“形散而不乱”,尤重“面上诊”

    小儿表达能力有限,且情绪易波动,往往不能配合诊查,为了避免漏诊、误诊,杨老要求四诊需做到有的放矢,散而不乱。如患儿一进诊室,杨老就会先通过“望”去把握患儿精神状态是躁扰不宁亦或安守不动,面色是色泽红活亦或微黄、晄白、微青;若此时张口哭闹,观察其舌质、舌苔的色泽薄厚,咽喉是否红肿、有无化脓,言语间断纹、切脉,顺手摸一摸孩子的头颈、胸腹等。这些举动看似“漫不经心”,望、闻、问、切却无一遗漏,而对于疾病辨识在举手投足间业已全然于心,使得辨证论治更加快速、有效,也更容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杨老非常重视望诊的应用,尤其是“面上诊”。《内经》[1]云:“头为精明之府”,“视其外应,而知其内”,提示头面的气血变化,即色泽善恶,能够反映出脏腑的血气的盛衰,通过头面部色泽的变化不仅能判断病性、病位、病程,而且能够指导治疗、预测转归,如眉心赤、为心热,鼻唇红、为脾热,两颊热赤、肝肺热盛,鼻色青、肝木乘土等,屡屡被临床实践所验证,这无疑是中医的一项特色理论技能,尤其在小儿应用方面,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2创“双手合参”手诊法,丰富了中医诊断内容

    “双手合参”手诊法要求在诊查患儿左手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