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密度及年龄的相关性分析(2)
1.2方法
1.2.1观察指标 所有研究对象随访1年后,有专门人员收集其一般临床信息包括年龄、身高及体重等及健侧髋部的骨密度值。
1.2.2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使用数字化锥束闪光成像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Osteocore 3, Medilink公司,型号MEDIX90)。该仪器精密度<1%,准确度>98%。测量时患者仰卧于检查床正中,以健侧股骨近端的骨密度为标准,测量髋骨的骨密度值。为防止人为差异,所有研究对象由同一技师进行操作。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从采用Spearman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 随访1年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共20例,发生率为16.7%。
, 百拇医药
2.2骨折组和未发生骨折组一般资料比较 根据随访结果是否发生骨折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骨折组和未发生骨折组,各10例。T检验结果显示,骨折组平均年龄要高于非骨折组(P<0.05),而其骨密度平均值则低于非骨折组(P<0.05),两组在身高、体重计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m,见表1。
2.3年龄与骨密度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年龄与骨密度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显著相关,r分别为0.361和-0.364,P为0.021和0.018。
3讨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其往往是因为骨量低下、骨的显微结构被破坏,导致骨性增加,从而易发生骨折。一般髋部、脊椎及前臂骨折考虑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其具有相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即以女性發病率高,非暴力性骨折,随年龄增长而增长[4],对老年人威胁很大。国内外骨质疏松发生率报道不一,从14%~6%。据统计,我国骨质疏松股骨颈骨骨折发生率在60~70岁女性为35%[5]。本研究发现,本地区骨折发生率为16.7%,可能是由于所调查年龄阶段不同、地区、检测人群生活条件、检测手段、检测部位不同所致。
, http://www.100md.com
增龄被一致认为是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每增长一岁其发病增长0.9%[6]。本研究发现,骨折组的年龄高于非骨折组,与先前研究一致。另外,骨折与骨强度密切相关,骨强度的下降意味着骨折发生率上升,而骨强度包括骨密度和骨质量两方面。约70%的骨强度有骨密度决定,骨密度每降低一个标准差,骨折危险性增加1.5~2.6倍[7]。本研究显示,骨密度与骨质疏松骨折发生密切相关。除此之外,骨密度也与日常生活习惯、饮食、参加健身活动、自我健康意识相关[8]。人体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在达到峰值后,会从生理变化逐渐走向病理性改变,故应加强对低骨量者的监测和治疗,可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或延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骨量丢失和增龄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骨密度降低,年龄增加,骨折发生风险增高。因此,绝经后妇女应积极治疗骨质疏松,并注意骨密度的监测。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曹威,朱秀芬,陈新,等.绝经后女性椎体骨折与髋部骨密度及年龄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6(5):373-376.
[2]万全增,汪煌,段斌斌,等.雌激素及其受体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7):1591-1593.
[3]张焱,沈静.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易发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S1): 第5-6页.
[4]程晓光, 杨定焯, 周琦,等.中国女性的年龄相关骨密度、骨丢失率、骨质疏松发生率及参考数据库——多中心合作项目[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4):221-228.
[5]李广程,周曼瑜,李春明.吉林市地区9735例人群骨密度调查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4(11):90-93.
[6]郝英秀,郝习君,陈长香.河北省城乡老年人家庭功能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31(10):149-152.
[7]安珍,杨定焯,张祖君,等.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1):82-83.
[8]张清学,邝健全,王文军,等.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新医学,2001,32(1):23-25., http://www.100md.com(张旋 杨孟雪 张凌)
1.2.1观察指标 所有研究对象随访1年后,有专门人员收集其一般临床信息包括年龄、身高及体重等及健侧髋部的骨密度值。
1.2.2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使用数字化锥束闪光成像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Osteocore 3, Medilink公司,型号MEDIX90)。该仪器精密度<1%,准确度>98%。测量时患者仰卧于检查床正中,以健侧股骨近端的骨密度为标准,测量髋骨的骨密度值。为防止人为差异,所有研究对象由同一技师进行操作。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从采用Spearman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 随访1年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共20例,发生率为16.7%。
, 百拇医药
2.2骨折组和未发生骨折组一般资料比较 根据随访结果是否发生骨折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骨折组和未发生骨折组,各10例。T检验结果显示,骨折组平均年龄要高于非骨折组(P<0.05),而其骨密度平均值则低于非骨折组(P<0.05),两组在身高、体重计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m,见表1。
2.3年龄与骨密度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年龄与骨密度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显著相关,r分别为0.361和-0.364,P为0.021和0.018。
3讨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其往往是因为骨量低下、骨的显微结构被破坏,导致骨性增加,从而易发生骨折。一般髋部、脊椎及前臂骨折考虑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其具有相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即以女性發病率高,非暴力性骨折,随年龄增长而增长[4],对老年人威胁很大。国内外骨质疏松发生率报道不一,从14%~6%。据统计,我国骨质疏松股骨颈骨骨折发生率在60~70岁女性为35%[5]。本研究发现,本地区骨折发生率为16.7%,可能是由于所调查年龄阶段不同、地区、检测人群生活条件、检测手段、检测部位不同所致。
, http://www.100md.com
增龄被一致认为是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每增长一岁其发病增长0.9%[6]。本研究发现,骨折组的年龄高于非骨折组,与先前研究一致。另外,骨折与骨强度密切相关,骨强度的下降意味着骨折发生率上升,而骨强度包括骨密度和骨质量两方面。约70%的骨强度有骨密度决定,骨密度每降低一个标准差,骨折危险性增加1.5~2.6倍[7]。本研究显示,骨密度与骨质疏松骨折发生密切相关。除此之外,骨密度也与日常生活习惯、饮食、参加健身活动、自我健康意识相关[8]。人体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在达到峰值后,会从生理变化逐渐走向病理性改变,故应加强对低骨量者的监测和治疗,可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或延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骨量丢失和增龄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骨密度降低,年龄增加,骨折发生风险增高。因此,绝经后妇女应积极治疗骨质疏松,并注意骨密度的监测。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曹威,朱秀芬,陈新,等.绝经后女性椎体骨折与髋部骨密度及年龄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6(5):373-376.
[2]万全增,汪煌,段斌斌,等.雌激素及其受体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7):1591-1593.
[3]张焱,沈静.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易发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S1): 第5-6页.
[4]程晓光, 杨定焯, 周琦,等.中国女性的年龄相关骨密度、骨丢失率、骨质疏松发生率及参考数据库——多中心合作项目[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4):221-228.
[5]李广程,周曼瑜,李春明.吉林市地区9735例人群骨密度调查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4(11):90-93.
[6]郝英秀,郝习君,陈长香.河北省城乡老年人家庭功能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31(10):149-152.
[7]安珍,杨定焯,张祖君,等.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1):82-83.
[8]张清学,邝健全,王文军,等.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新医学,2001,32(1):23-25., http://www.100md.com(张旋 杨孟雪 张凌)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下丘脑-垂体疾病 > 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