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 将低分子肝素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实施护理,分析疗效并总结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8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可靠,辅以优质护理措施,效果更佳。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体会
本次研究2014年10月~2016年10月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两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方法,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观察对象,选中者符合 WHO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标准[1]。其中,29例属于初发劳力型心绞痛,28例属于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0例自发型心绞痛,13例属于混合型心绞痛。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9~88岁,平均年龄(58.5±1.5)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5.5±3.5)岁。对比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排除对肝素及低分子量肝素过敏的患者;②排除重度心、肺、肝、肾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者[2]。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方法:①患者入院后均嘱其卧床休息,并给予氧气吸入、扩张冠脉、控制血压、抑制血小板集聚等综合治疗[3];②低分子肝素(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90248,剂量:0.4 ml,2次/d),腹壁皮下注射,连续治疗共7 d。另外,在应用该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不能用于肌肉注射(肌注可致局部血肿);②硬膜外麻醉方式者术前2~4 h慎用;③为了避免发生过敏反应或出血,要仔细监护胃、十二指肠溃疡,中风,严重肝、肾疾患,严重高血压,视网膜血管性病变,先兆流产;已口服足量抗凝药者[4];④治疗前应进行血小板计数。
1.2.1对照组 实施一般护理。护理内容:饮食适宜低脂软质饮食,且少食多餐;一旦病情发作,给予硝酸甘油含服[5]。
1.2.2观察组 优质护理。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病情监测以及院外指导。
1.2.2.1心理护理 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给于患者健康指导,让患者了解与治疗相关的内容。
1.2.2.2用药护理 关于低分子肝素治疗心绞痛的注射部位、操作方法等均详细讲解,为患者释疑。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把握操作要点:①选择腹壁脐周完好的皮肤作皮下注射(具体位置:以脐上下5 cm、左右10 cm范围内(除外脐周1 cm),左右上下交替,穿刺点之间距离超过2 cm处);②选用1 ml注射器抽取药液后,再多抽入0.1 ml空气,用干棉签拭去针头药液;③采用垂直皱褶留置气泡技术注射,确保药液均匀注入皮下脂肪组织;④完成注射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10 min[6]。
1.2.2.3监控病情 实时关注患者病情,包括心绞痛发作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另外,监测相关指标(心率、血压、呼吸、脉搏等)[7]。
院外指导--包括心理指导和其他必要的适当指导。医师应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关于治疗后的禁忌,并告知其定期复查。
1.3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①显效:心绞痛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超过80%);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③无效:症状未改变或加重。总有效=(总例数-无效)×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集的研究数据录入统计软件SPSS20.0中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 表示,通过t检验。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95.00%(38/40),对照组,总有效80.00%(32/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简称UAP,又被称为梗死前综合征[8]。由于它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且由稳定型心绞痛症状的进行性增加,因而患者常处于心肌缺血狀态[9]。基于此,为免病情加重或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恶性后果,需及时采用有效治疗方式实施治疗。另外,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会伴有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因而需有效控制病情,以免诱发进行性冠状动脉狭窄。临床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需要抑制病变部位血小板聚集、遏制血栓形成。而选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得到临床广泛的认可[10]。同时,在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过程中,需加强护理干预。本次研究中,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一般护理和优质护理,结果表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心绞痛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超过80%的有20例,且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得有18例,其总有效有38例(95.00%),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80.00%(P<0.05)。由此可见,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在治疗过程中,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把握用药护理要点,还要仔细进行病情观察,对提高临床疗效非常有利。
综上所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选用低分子肝素,临床效果甚佳。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在用药期间有必要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减少患者发病病痛,提高疗效,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郭京苹.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6(4):53-54.
[2]郭建浩,陈若峰,周立尧,等.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5):98-99.
[3]莫基敏,林道波.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68 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1,17(6):3587-3588.
[4]郑容梅.优质护理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干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4-7.
[5]杨明波,汪贰成.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3(2):153-154.
[6]殷丽颖.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护理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4(24):54.
[7]田园.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3):303-304.
[8]周艳菊.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及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16):106-107.
[9]张均萍.护理干预配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8例[J].中国药业,2013,22(13):100-102.
[10]智月英.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07):216-217.
编辑/高章利, http://www.100md.com(饶静)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体会
本次研究2014年10月~2016年10月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两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方法,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观察对象,选中者符合 WHO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标准[1]。其中,29例属于初发劳力型心绞痛,28例属于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0例自发型心绞痛,13例属于混合型心绞痛。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9~88岁,平均年龄(58.5±1.5)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5.5±3.5)岁。对比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排除对肝素及低分子量肝素过敏的患者;②排除重度心、肺、肝、肾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者[2]。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方法:①患者入院后均嘱其卧床休息,并给予氧气吸入、扩张冠脉、控制血压、抑制血小板集聚等综合治疗[3];②低分子肝素(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90248,剂量:0.4 ml,2次/d),腹壁皮下注射,连续治疗共7 d。另外,在应用该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不能用于肌肉注射(肌注可致局部血肿);②硬膜外麻醉方式者术前2~4 h慎用;③为了避免发生过敏反应或出血,要仔细监护胃、十二指肠溃疡,中风,严重肝、肾疾患,严重高血压,视网膜血管性病变,先兆流产;已口服足量抗凝药者[4];④治疗前应进行血小板计数。
1.2.1对照组 实施一般护理。护理内容:饮食适宜低脂软质饮食,且少食多餐;一旦病情发作,给予硝酸甘油含服[5]。
1.2.2观察组 优质护理。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病情监测以及院外指导。
1.2.2.1心理护理 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给于患者健康指导,让患者了解与治疗相关的内容。
1.2.2.2用药护理 关于低分子肝素治疗心绞痛的注射部位、操作方法等均详细讲解,为患者释疑。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把握操作要点:①选择腹壁脐周完好的皮肤作皮下注射(具体位置:以脐上下5 cm、左右10 cm范围内(除外脐周1 cm),左右上下交替,穿刺点之间距离超过2 cm处);②选用1 ml注射器抽取药液后,再多抽入0.1 ml空气,用干棉签拭去针头药液;③采用垂直皱褶留置气泡技术注射,确保药液均匀注入皮下脂肪组织;④完成注射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10 min[6]。
1.2.2.3监控病情 实时关注患者病情,包括心绞痛发作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另外,监测相关指标(心率、血压、呼吸、脉搏等)[7]。
院外指导--包括心理指导和其他必要的适当指导。医师应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关于治疗后的禁忌,并告知其定期复查。
1.3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①显效:心绞痛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超过80%);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③无效:症状未改变或加重。总有效=(总例数-无效)×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集的研究数据录入统计软件SPSS20.0中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 表示,通过t检验。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95.00%(38/40),对照组,总有效80.00%(32/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简称UAP,又被称为梗死前综合征[8]。由于它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且由稳定型心绞痛症状的进行性增加,因而患者常处于心肌缺血狀态[9]。基于此,为免病情加重或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恶性后果,需及时采用有效治疗方式实施治疗。另外,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会伴有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因而需有效控制病情,以免诱发进行性冠状动脉狭窄。临床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需要抑制病变部位血小板聚集、遏制血栓形成。而选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得到临床广泛的认可[10]。同时,在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过程中,需加强护理干预。本次研究中,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一般护理和优质护理,结果表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心绞痛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超过80%的有20例,且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得有18例,其总有效有38例(95.00%),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80.00%(P<0.05)。由此可见,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在治疗过程中,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把握用药护理要点,还要仔细进行病情观察,对提高临床疗效非常有利。
综上所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选用低分子肝素,临床效果甚佳。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在用药期间有必要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减少患者发病病痛,提高疗效,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郭京苹.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6(4):53-54.
[2]郭建浩,陈若峰,周立尧,等.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5):98-99.
[3]莫基敏,林道波.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68 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1,17(6):3587-3588.
[4]郑容梅.优质护理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干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4-7.
[5]杨明波,汪贰成.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3(2):153-154.
[6]殷丽颖.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护理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4(24):54.
[7]田园.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3):303-304.
[8]周艳菊.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及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16):106-107.
[9]张均萍.护理干预配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8例[J].中国药业,2013,22(13):100-102.
[10]智月英.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07):216-217.
编辑/高章利, http://www.100md.com(饶静)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