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负性情绪改善。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显著好转优于对照组,组间进行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尿毒患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和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实践意义。
關键词:护理干预;尿毒症;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1-0168-02
尿毒症(CRF)是因为人体内各肾脏器官病变导致的肾脏功能出现渐进性不可逆减退,直到出现功能丧失等一系列状况及因代谢紊乱等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在医学上我们通常称为慢性肾衰[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血液透析技术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进行血液透析的时候,患者各种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将会发生变化。但其存在治疗时间长和费用比较昂贵等原因,从而导致患者产生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将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2]。本次对护理干预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组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2013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9.36±6.13)岁;对照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7.95±7.77)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间年龄比例和性别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①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②对患者日常饮食作息进行指导;③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参照患者自身的病情以及各种情况拟定极具个人特色的护理计划。①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各自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已建立积极有效的护理机制为己任,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勇气和信心。②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让其明白自身的态度对于患者的影响力,尽力给予患者比较正面的鼓励和支持。③进行疾病健康知识宣讲,患者只有在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基础上,才能积极接受治疗,正确看待治疗方法和过程。从而增加抵抗疾病的勇气和信心。④支持性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护理方法;根据患者心理情况采用一对一的方法与患者进行交谈,1次/w,30~60 min/次,交流中注意根据患者文化层次和年龄,文化层次低和高龄患者采用通俗易懂语言交流,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真实想法和感受,帮助宣泄负性情绪,疏导患者心理。⑤团体心理辅导:定期进行组内自我疏导,患者可讲述自己的情况和心理变化状况。⑥健康指导:患者出院前需与患者及其家属根据患者情况共同制定计划,有效降低感染率,并且做好门诊复查工作,定期进行随访,提高优质医疗服务。
1.3观察指标
制定并分发填写患者护理满意度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选用SDS和SA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3]。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抑郁状况改善情况比较
完成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其SDS和SA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尿毒症患者需长期定时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这不仅增加患者的家庭负担也增加了患者生理和心理负担,会对治疗预后产生直接影响[4]。血液透析属于非生理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导致患者心理调节失衡,认为病情恶化,对透析本身存在异议,加之患者自身对尿毒症的恐惧,从而导致对预后缺乏信心。这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本身的情况(病情、家庭情况和心理状况等)进行护理干预,关注了解患者心理波动并及时进行劝解,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且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主要是因为良好的医护关系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主动接近患者恰当的表达对患者的尊重与关怀,耐心倾听患者内心诉求,帮助其宣泄内心的愤懑,并取得患者信任。健康教育可纠正患者对于疾病的误区,有效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正确认识到尿毒症是无法根治的,但是通过血液透析可有效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消除焦虑恐惧心理,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家属对待患者的态度有很大改善,为患者带来极大的鼓舞与支持,通常情况下患者家属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治疗周期长、费用昂贵且患者需长期接受照料,做好家属的指导协调工作,转变家属对于治疗的消极态度,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综上所述,在尿毒症患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障碍,有利于治疗和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罗玲,雷延兰.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的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5):593-594.
[2]梁艳萍.护理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5):47-48.
[3]郭新儒,吕静,金霞,等.尿毒症患者实施多种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2):1671-1672,1702.
[4]邵小红,赵丽英,黄水英,等.细节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13(8):761-764.编辑/成森, http://www.100md.com(朱晓红)
關键词:护理干预;尿毒症;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1-0168-02
尿毒症(CRF)是因为人体内各肾脏器官病变导致的肾脏功能出现渐进性不可逆减退,直到出现功能丧失等一系列状况及因代谢紊乱等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在医学上我们通常称为慢性肾衰[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血液透析技术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进行血液透析的时候,患者各种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将会发生变化。但其存在治疗时间长和费用比较昂贵等原因,从而导致患者产生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将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2]。本次对护理干预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组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2013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9.36±6.13)岁;对照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7.95±7.77)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间年龄比例和性别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①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②对患者日常饮食作息进行指导;③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参照患者自身的病情以及各种情况拟定极具个人特色的护理计划。①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各自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已建立积极有效的护理机制为己任,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勇气和信心。②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让其明白自身的态度对于患者的影响力,尽力给予患者比较正面的鼓励和支持。③进行疾病健康知识宣讲,患者只有在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基础上,才能积极接受治疗,正确看待治疗方法和过程。从而增加抵抗疾病的勇气和信心。④支持性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护理方法;根据患者心理情况采用一对一的方法与患者进行交谈,1次/w,30~60 min/次,交流中注意根据患者文化层次和年龄,文化层次低和高龄患者采用通俗易懂语言交流,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真实想法和感受,帮助宣泄负性情绪,疏导患者心理。⑤团体心理辅导:定期进行组内自我疏导,患者可讲述自己的情况和心理变化状况。⑥健康指导:患者出院前需与患者及其家属根据患者情况共同制定计划,有效降低感染率,并且做好门诊复查工作,定期进行随访,提高优质医疗服务。
1.3观察指标
制定并分发填写患者护理满意度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选用SDS和SA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3]。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抑郁状况改善情况比较
完成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其SDS和SA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尿毒症患者需长期定时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这不仅增加患者的家庭负担也增加了患者生理和心理负担,会对治疗预后产生直接影响[4]。血液透析属于非生理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导致患者心理调节失衡,认为病情恶化,对透析本身存在异议,加之患者自身对尿毒症的恐惧,从而导致对预后缺乏信心。这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本身的情况(病情、家庭情况和心理状况等)进行护理干预,关注了解患者心理波动并及时进行劝解,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且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主要是因为良好的医护关系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主动接近患者恰当的表达对患者的尊重与关怀,耐心倾听患者内心诉求,帮助其宣泄内心的愤懑,并取得患者信任。健康教育可纠正患者对于疾病的误区,有效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正确认识到尿毒症是无法根治的,但是通过血液透析可有效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消除焦虑恐惧心理,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家属对待患者的态度有很大改善,为患者带来极大的鼓舞与支持,通常情况下患者家属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治疗周期长、费用昂贵且患者需长期接受照料,做好家属的指导协调工作,转变家属对于治疗的消极态度,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综上所述,在尿毒症患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障碍,有利于治疗和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罗玲,雷延兰.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的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5):593-594.
[2]梁艳萍.护理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5):47-48.
[3]郭新儒,吕静,金霞,等.尿毒症患者实施多种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2):1671-1672,1702.
[4]邵小红,赵丽英,黄水英,等.细节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13(8):761-764.编辑/成森, http://www.100md.com(朱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