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整形外科 > 瘢痕
编号:13253547
瘢痕疙瘩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2日 《医学信息》 2017年第26期
     2.5磷(32P)酸钠盐敷贴器外用

    32P敷贴器中的放射性元素32P不断释放的射线作用于瘢痕再生期的组织内,使细胞内酶系统的活性受到抑制,细胞代谢严重紊乱,细胞分裂能力丧失,出现死亡或者细胞的分泌机能减低,细胞生长受抑制,致使胶原的合成与沉积,减少成纤维细胞的数量,以及胶原纤维的合成;也可使成纤维细胞膜变性,前胶原的合成及排泌均受到阻碍而使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瘢痕得以变平、变软[7],从而抑制瘢痕疙瘩的再生。

    2.6曲尼斯特

    曲尼斯特可抑制胶原的脯氨酰基和赖氨酰基的羟化,对Ⅰ型和Ⅱ型胶原的合成都有抑制作用,对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无影响;另外还可抑制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转化因子(TGF-β)的释放,而TGF-β可抑制瘢痕疙瘩中胶原的合成。

    2.7硅凝胶片

    硅凝胶治疗和预防瘢痕疙瘩的机制尚不清楚,主要是利用硅分子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了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生,减少了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分泌。目前认为,硅凝胶片具有良好的亲水、亲皮肤性,在瘢痕疙瘩治疗过程中起闭合作用和水合作用,从而达到软化瘢痕和抑制增生的作用。肥大细胞可能是硅胶的靶细胞,硅胶减少肥大细胞的数量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