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7年第26期
编号:13253488
奈韦拉平和依非韦伦用于抗HIV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2日 《医学信息》 2017年第26期
     1.3评价指标

    实验室检测方法:①免疫学疗效采用CD4细胞计数增值表示,并用流式细胞仪,以及CD3/CD8/ CD45/ CD4BD的Multitest试剂来检测CD4细胞的计数。②病毒学疗效采用HIV-1病毒载量表示,用病毒定量检测仪及相应试剂来检测,检测限和定量限均为40拷贝/ml。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采用SPPSS18.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数据用%、x±s表示,并用?字2与t进行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细胞计数平均增值、病毒载量低于50拷贝/ml患者所占比例差异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A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与B组相比显著下降,皮疹、肝功异常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则明显升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脂异常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2。

    3 结论

    奈韦拉平与依非韦伦属于国内抗病毒一线治疗药物,在HAART治疗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4]。其中,奈韦拉平是肝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的诱导剂,可以降低主要由CYP3A、CYP2B代谢的药物的血浆浓度,与齐多夫定及扎西他宾联合应用时,不会对其稳态药代动力学产生影响,目前已经实现国产化,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依非韦伦属人免疫缺陷病毒-1 型(HIV-1)的选择性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通过非竞争性结合并抑制HIV-1逆转录酶(RT)活性,作用于模版、引物或三磷酸核苷,兼有小部分竞争性的抑制作用,从而阻止病毒转录和复制。目前在国内,对非核苷类药物的长期应用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报道比较少。由此可见,对奈韦拉平与依非韦伦在抗HIV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探究,具有重要意义[5-6]。
, 百拇医药
    本实验结果表明,分别应用奈韦拉平与依非韦伦进行三联抗病毒治疗的AIDS/HIV患者,其CD4细胞计数增值幅度差异不大,表明上述两种药物具有相似的免疫疗效,与相关研究报道相符。此外,有的专家及学者也认为相比于奈韦拉平,依非韦伦的疗效更为显著,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一些患者对奈韦拉平的不良反应耐受性比较差而引起。对于药物的病毒学疗效,实验结果同样表明两组病毒载量低于50拷贝/ml患者所占比例差异不大。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表明,在治疗半年内病毒学失败率方面,奈韦拉平治疗方案为依非韦伦的两倍左右。对奈韦拉平初始治疗失败率比依非韦伦治疗要高的原因展开分析,主要是患者出现皮疹及肝毒性等反应,大大降低了自身的治疗依从性。

    在不良反应发生类型方面,奈韦拉平与依非韦伦也存在一定差异,前者皮疹及肝毒性等发生率比较高,后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要高些,而兩者血脂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差异不明显。其中,肝毒性发病的机理依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可能的机制包括包括免疫修补、超敏反应及类急性毒性等,但最大可能则是多种原因共同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奈韦拉平与依非韦伦的病毒学及免疫学疗效相似,但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在展开抗HIV治疗治疗时,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更为适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陈铁龙,骆名其,马智勇,等.含奈韦拉平与依非韦仑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HIV-1耐药突变比较[J].医药导报,2016,35(07):740-742.

    [2]黄珊凤,陈惠丽,刘曦.奈韦拉平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引起皮疹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3,6(03):49-50.

    [3]苏军汉.792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1):4541-4542.

    [4]常成刚.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02):677.

    [5]黄劲华,何清辉.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53例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0,31(13):1681-1682.

    [6]杜婵娟,唐琳. HIV/AIDS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9(14):1876-1877.编辑/成森, 百拇医药(刘秀花)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