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8年第4期
编号:13245620
中医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29日 《医学信息》 2018年第4期
     4 复方中药的治疗进展

    从辨证论治的原则出发,部分学者对中药复方进行了实验研究,简要总结为益气、温阳、活血。

    4.1益气法 复方中药重在益气,兼顾滋阴、活血等,十味药物组成的芪桂益脉灵[9]连续灌胃大鼠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表明芪桂益脉灵组的大鼠心肌组织p38MAPK、P-p38MAPK的表达显著降低,p38MAPK、P-p38MAPK增加炎症因子释放,加重损伤;芪参益气滴丸[10]仅仅黄芪、丹参、降香及三七4味中药,已有实验证实本复方可下调肿瘤抑制基因p27蛋白的表达,进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研究表明生脉注射液[11]可明显改善MIRI模型大鼠射血分数,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泽泻汤[12]的药理学研究指出,可以降低心电图ST段,使左心室顺应性下降。

    4.2温阳法 《金匮要略》中记载苓桂术甘汤[13]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使用苓桂术甘汤预灌胃7 d后借助MIRI模型家兔,检测血清中NO、NOS含量变化以及心肌组织病理学结构发现苓桂术甘汤减轻心肌纤维组织的损伤,减少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聚集;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14]温心阳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冠脉血流,已有临床和动物实验证实本汤剂可以抗氧化应激、清除氧自由基、降低钙离子的浓度;参附注射液[15]的基础研究表明缩小梗死心肌面积,降低心肌酶的含量;临床治疗胸痹的常用方瓜蒌薤白白酒汤[16]具有通阳散结的功效,有学者进行药理学检测,证明瓜蒌薤白白酒汤具有扩冠、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
, 百拇医药
    4.3活血法 心主血,通畅血脉,心肌缺血中医治疗大多活血化瘀、散瘀通滞,现代药理学对中医的经典方剂进行了实验研究,借助动物缺血再灌注模型,清代王清任治疗 “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的血府逐瘀汤证明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变血液流变学的功效;复方刺五加注射液[17]干预可以防止再灌注过程中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有效延迟其发生的时间;临床丹红注射液在基础研究中,降低ICAM和IL-1β、IL- 6、TNF-α的血清含量,减少再灌注时CKMB、LDH的释放[18],降低室颤的发生率,降低了病死率;著名医家吴鞠通“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血,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风湿客于经络,且数十年之久,岂区区汤散可效”,“邪留经络,须以搜剔动药”,“借虫蚁搜剔以攻通邪结”,中药复方通心络以虫类药物搜剔通络,剔除络瘀[19],在临床应用复方通心络的10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20],用药组患者的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通心络胶囊在冠心病PCI术后的患者干预中,降低血清内皮素的含量,增加NO表达水平[21],并且基础研究证实通心络超微粉可以修护血管内皮的损伤,缩小心肌无再流面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微循环[22,促进血管新生,减少间质细胞,抑制心肌纤维化[23,24]。
, 百拇医药
    5 针灸对MIRI治疗进展

    针灸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针刺相应的经络、腧穴,发挥传导作用,来治疗全身的疾病;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有研究者以大鼠为研究对象,证明了针灸干预改善线粒体的功能[25],及时清理受损细胞,加强自我修复[26];抑制内质网应激,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27];采用电针干预内关穴后,血清中NO、NOS及腺苷的含量升高[28],缩小了心梗面积[29],血清心肌酶的含量显著少于空白组;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坏死[30],有研究者采用温针灸法针刺[31]内关穴,减轻心肌损伤且时间依赖性,心电图显示改善ST段抬高的程度[32],另一学者进行体内和体外实验[33],证实内关穴电针和体外微电流预处理可有效保护心脏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针灸治疗心疾,大多针刺内关、合谷、背腧穴等,减少自由基的释放[34],在《灵枢·卫气》中记载“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冲脉”,针刺MIRI模型大鼠背腧穴后其TNF-α、ICAM-1含量明显降低[35],减轻心肌损伤。针灸使心肌提升缺氧预适应[36],及时启动内源性自我保护机制,维持内环境稳态。
, http://www.100md.com
    6 前景与展望

    近年,随着药理学研究的進展,中医药广泛应用于心肌损伤的治疗中。单味中药提取物和复方中药继承传统医药理念,不断证实中药的微观药理学作用,配合中医针灸的治疗,临床效果突出,但目前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中医研究员较少,对西医实验技术掌握不精细,操作误差较大,其次中药的提纯技术不完善,一些研究尚且处于动物实验的层面,并且中医理论的宏观与现代微观研究理论的不切合。因此,心肌缺血的临床治疗,还需不断完善理论与临床紧密联系,真正解决患者的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栾彤.丹参酮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不同中医证型疗效差异[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2]沈继龙,朱克军,李增男,等.丹参多酚酸盐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28(09):707-710.
, http://www.100md.com
    [3]吴扬,潘瑞蓉,王玉琴.藏红花素对大鼠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01):61-64.

    [4]孙经武,王艳艳,房灿.藏红花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02):172-175.

    [5]李玲,王斌.藏红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656-5657.

    [6]屈玉春,王大伟,严夏,等.黄芪甲苷促进乳鼠心肌细胞自噬及抑制缺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4,25(02):169-172., http://www.100md.com(黄婷 李绍旦 高路)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