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8年第13期
编号:13308226
rs—fMRI、DTI及1H—MRS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2日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3期
     2 DTI在AD的应用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是在弥散加权成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利用DTI可有效观察和追踪脑白质纤维束,在AD和MCI中主要应用于检测关键区域和全脑的白质损伤。

    2.1 DTI评估 AD的基本原理水分子的扩散是一种随机的热运动。在均匀的介质中,水分子的弥散运动是不受限制的,其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概率相等,称为弥散张量的各向同性。平均弥散率( mean diffusivity,MD) 表示弥散张量在各个方向的扩散程度的平均值。在人体组织中,由于生物膜和组织中大分子的影响,水分子向各个方向的弥散运动是受到限制的。水分子在各个方向的弥散运动范围不同,称为弥散张量的各向异性,可用分数各向异性( 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相对各向异性(relative anisotropy,RA)表示。在大脑白质中,垂直于白质纤维束方向上的水分子运动程度要低于平行于纤维束的方向,此时可用FA 反映纤维束内轴突结构的方向程度,进而反映白质纤维束结构的完整性。FA 值的范围在0~1之间,1表示最大各向异性, FA值越大,神经传导功能越强。正常生理条件下白质组织排列紧密,水分子沿白质纤维束走行方向扩散最快。各向异性的减小与细胞微观结构的异常有关。当组织损伤时,由于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性改变,导致MD值升高,FA值降低。因此,可通过测量FA值来定量区分组织是否损伤及程度。在FA图中,脑白质各向异性最高,表现为高信号;脑脊液各向异性最低,表现为低信号。

    2.2 DTI在AD应用的进展 Wang等[6]使用DTI分析AD患者、MCI患者及认知正常者(CN),发现最显着的差异在于胼胝体的FA,呈现AD, http://www.100md.com(赖超 成官迅)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