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8年第15期
编号:13306863
手足口病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6日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5期
     摘 要: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发展,好发于婴幼儿,发病率高且不易观察,治疗不及时可致死,爆发时间呈现一定规律性。本文就手足口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作一综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手足口病;婴幼儿;防治

    中图分类号:R3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15.011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15-0029-04

    Research Progres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LAN Wen-lin1,2,BAO Bao-xin2,SHI Wu-xiang2
, 百拇医药
    (1.Nanning Municipal Wum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Nanning 530199,Guangxi,China;

    2.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 of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0,China)

    Abstract:Hand-foot-mouth disease occurs and develops in the world.It occurs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The incidence rate is high and it is difficult to observe.The treatment is not timely and can cause death.The outbreak time is regular.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recent years,for reference only.
, 百拇医药
    Key words:Hand-foot-mouth disease;Infants;Prevention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以儿童和幼儿为主的易感性传染病,具有全球性。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是手足口病的常见诱发因素[1,2]。手足口病潜伏期不易观察,以致其起病急,发展快。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四肢末端及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一般会持续时间约1周[3],也可持续性加重形成重症。重症患者疾病后期可能出现心、肺或神经系统[4]并发症,如心肌炎、脑脊髓炎、急性弛緩性麻痹等,可治愈,治愈后部分患者会留下后遗症,也可引起死亡[5]。手足口病于2008年被纳入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在国内出现的范围广、面积大、影响深;为了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本文将对手足口病的近几年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流行病学特性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手足口病,国内报道手足口病相关文献最早见于1974年[6]。手足口病常见致病病毒为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EV71)[7]。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后表现为缓和的自限性感染,EV71感染所导致的急危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较高[8,9]。每年5月份~7月份全国手足口病发病率高;在南方地区10月份~11月份会再一次出现手足口病的小爆发,手足口病的爆发时间具有环境差异[10-18]。
, http://www.100md.com
    2 诊断标准及预后

    2010年发布《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显示,诊断标准: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作出诊断;确诊标准:特异性肠道病毒核酸检查结果阳性,或分离出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或急性期相关病毒IgM抗体阳性,或恢复期血清相关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比急性期升高升高至少4倍。2015年陕西省手足口病临床救治专家委员会发布陕西省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描述手足口病5期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重点描述重症期的指针,在救治方面着重强调重症病例的救治其他方面欠缺。2018年3月6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手足口病诊断作为行业标准,5月18日发布《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与2010年诊疗指南相比:①行业标准中,2018年临床诊断病例以临床表现为诊断标准,确诊病例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RT-PCR及病毒培养的方法。②2018年诊疗指南中确诊病例在2010年基础上增加急性期血清相关病毒IgM抗体阳性。近年有文献表明,脱甲症在临床晚期偶有出现[19]。针对A16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首次发现维生素D和VDR可能与手足口病发病机制有关[20]。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中显示,手足口病分为5期:第1~2期大多可痊愈;第3~4期为心衰期,易致死;第5期为恢复期,少数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而至死;与2010版相比,2018版本有分期及对应的预后,而2010版本则无。
, http://www.100md.com
    3 实验室检测

    3.1一般性检测状况 血常规检测状况:手足口病患者中小细胞形态的红细胞计数较其他类型多[21],手足口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空腹血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22],手足口病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CD8、NK细胞、白细胞介素、TNF-α的表达高于正常儿童,且疾病分期、严重程度对其表达影响较大,见于吴慧莲[23,24]的研究。

    3.2病原学检测状况

    3.2.1 病毒分离与培养状况 病毒分离与培养是病毒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疱疹液、咽喉洗液或自咽拭子、脑脊液标本(脑脊液标本的采集取决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淋巴结、脾、肺、粪便或肛拭子等是分离病毒的常用标本。, http://www.100md.com(兰文林 白宝鑫 石武祥)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