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信号通路在冠脉支架后血管狭窄中的研究进展(1)
摘 要: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是严重影响心脑血管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自噬信号通路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自噬信号通路在支架术后再狭窄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支架;狭窄;自噬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21.009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21-0028-05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Autophagy Signal Pathway 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after Stent
, http://www.100md.com
SHAO Lei1,ZHAO Chun-yan1,WANG Xian-liang2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Center1,Department of Cardiology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Restenosis after stent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patients, and autophagy signaling pathwa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This paper reviews the possible role and mechanism of autophagy signaling pathway in restenosis after stenting.
, 百拇医药
Key words:Stent;Stenosis;Autophagy
进入21世纪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据文献报道,2013年全国完成PCI手术454505 例[1]。然而,PCI术后有20%~30%患者发生血管再狭窄,是影响心血管介入治疗更好发展的最大问题[2,3]。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是指支架植入后6~9个月冠状造影发现其官腔直径狭窄≥50%,其病理机制目前仍然是临床及实验研究争论的焦点,也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血管支架置入后多种因素导致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以及血管重构[4]。近年来国内研究人员发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炎症因子在损伤部位聚集等因素都参与了ISR的病理过程[5],以及自噬信号通路(autophagy singaling pathway)在其病理机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本文对自噬信号通路在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积极防治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 百拇医药
1 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病理机制
ISR是由于异常的伤口愈合反应或是动脉血管对血运重建期间诱发的创伤适应的不良反应,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过度的愈合反应[7]。其病理过程包括:新生内膜增生,即内膜增厚和血管重构。以往研究表明在支架植入过程后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受损,胶原组织暴露,引起血小板集聚和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脂质体质暴露,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过度增殖并向内膜下迁移,以及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使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新生的血管内膜主要由VSMC和细胞外基质组成)[8]。针对ISR的病理改变如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内皮功能、抑制新生内膜过度增生的机制研究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
1.1血管内膜增生的病理机制 血管内膜增生是指血管成形术中的内皮損伤或剥脱,并由一系列炎症因子、游离氧自由基和促有丝分裂和趋化因子参与的病理过程。血管内膜增生由多种细胞参与,如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循环祖细胞(circulating progenitor cells,CPC)、和单核或者巨噬细胞[9]。目前研究详细的揭示了不同亚型的血管细胞参与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特别是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在正常心血管发育过程中,EndMT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病理情况下,外界刺激使血管内皮细胞丧失正常形态,且其表面的特殊性标记物改变,获得了间质细胞的能力及表型[10]。其在血管损伤过程中可被再次激活,参与血管损伤修复、组织再生等,同时其也存在于肝组织纤维化和癌症等疾病中。
1.2 血管重构病理机制 血管重构是指外界刺激诱导血管壁的各种血管细胞重组及重排,其过程是代偿性的,导致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窄[11]。重构过程中通常伴有新生内膜增生,并且通过血管损伤过程中的炎性反应释放蛋白水解酶诱发,例如金属蛋白酶(MMPs)等,从而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降解,并引起新的外基质沉积。同时,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也是导致血管重构的关键因素[12]。研究表明,在动物实验中也观察到自噬血管支架术后血管重构中发挥了重要影响[13]。, 百拇医药(邵 磊 赵春燕 王贤良)
关键词:支架;狭窄;自噬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21.009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21-0028-05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Autophagy Signal Pathway 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after Stent
, http://www.100md.com
SHAO Lei1,ZHAO Chun-yan1,WANG Xian-liang2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Center1,Department of Cardiology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Restenosis after stent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patients, and autophagy signaling pathwa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This paper reviews the possible role and mechanism of autophagy signaling pathway in restenosis after stenting.
, 百拇医药
Key words:Stent;Stenosis;Autophagy
进入21世纪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据文献报道,2013年全国完成PCI手术454505 例[1]。然而,PCI术后有20%~30%患者发生血管再狭窄,是影响心血管介入治疗更好发展的最大问题[2,3]。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是指支架植入后6~9个月冠状造影发现其官腔直径狭窄≥50%,其病理机制目前仍然是临床及实验研究争论的焦点,也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血管支架置入后多种因素导致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以及血管重构[4]。近年来国内研究人员发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炎症因子在损伤部位聚集等因素都参与了ISR的病理过程[5],以及自噬信号通路(autophagy singaling pathway)在其病理机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本文对自噬信号通路在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积极防治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 百拇医药
1 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病理机制
ISR是由于异常的伤口愈合反应或是动脉血管对血运重建期间诱发的创伤适应的不良反应,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过度的愈合反应[7]。其病理过程包括:新生内膜增生,即内膜增厚和血管重构。以往研究表明在支架植入过程后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受损,胶原组织暴露,引起血小板集聚和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脂质体质暴露,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过度增殖并向内膜下迁移,以及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使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新生的血管内膜主要由VSMC和细胞外基质组成)[8]。针对ISR的病理改变如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内皮功能、抑制新生内膜过度增生的机制研究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
1.1血管内膜增生的病理机制 血管内膜增生是指血管成形术中的内皮損伤或剥脱,并由一系列炎症因子、游离氧自由基和促有丝分裂和趋化因子参与的病理过程。血管内膜增生由多种细胞参与,如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循环祖细胞(circulating progenitor cells,CPC)、和单核或者巨噬细胞[9]。目前研究详细的揭示了不同亚型的血管细胞参与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特别是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在正常心血管发育过程中,EndMT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病理情况下,外界刺激使血管内皮细胞丧失正常形态,且其表面的特殊性标记物改变,获得了间质细胞的能力及表型[10]。其在血管损伤过程中可被再次激活,参与血管损伤修复、组织再生等,同时其也存在于肝组织纤维化和癌症等疾病中。
1.2 血管重构病理机制 血管重构是指外界刺激诱导血管壁的各种血管细胞重组及重排,其过程是代偿性的,导致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窄[11]。重构过程中通常伴有新生内膜增生,并且通过血管损伤过程中的炎性反应释放蛋白水解酶诱发,例如金属蛋白酶(MMPs)等,从而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降解,并引起新的外基质沉积。同时,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也是导致血管重构的关键因素[12]。研究表明,在动物实验中也观察到自噬血管支架术后血管重构中发挥了重要影响[13]。, 百拇医药(邵 磊 赵春燕 王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