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9年第3期
编号:13327406
童年虐待及应对方式与强迫症的关联研究(4)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22日 《医学信息》 2019年第3期
     [8]Munjiza A,Kostic M,Pesic D,et al.Higher concentration of interleukin 6 -A possible link betwee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childhood abuse[J].Psychiatry Res,2018,264(3):26-30.

    [9]王敏,季益富.焦虑障碍患者依恋模式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24(5):438-442.

    [10]龚靖波,刘剑波,张雅捷,等.伴儿童期受虐史大学生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發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6):459-463.

    [11]戴晓阳,张进辅,程灶火.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82-84.

    [12]曹文胜,于宏华,许成岗,等.强迫障碍及其与人格障碍共病患者的童年期被虐待经历[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7):481-483,487.

    [13]许婷婷,赵青,王渊,等.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在早年创伤与强迫症状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31(10):788-792.

    [14]邹彩媚,何成添,林勇,等.强迫症患者压力应对方式对照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6):14-15.

    [15]赵伟,刘桂萍,张华,等.大学生强迫症与应对方式、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1238-1241.

    [16]储召学,董毅,朱道民,等.强迫症患者童年创伤与应对方式及自动思维的关系[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3):105-106.

    [17]方建忠,魏英,赵胜军,等.强迫症患者家庭情感表达方式及其心理机制相关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1):30-33.

    [18]李斌,杨彦春.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J].中国临床康复,2005(16):26-27.

    收稿日期:2018-11-25;修回日期:2018-12-3

    编辑/杨倩, http://www.100md.com(袁会 杜洋 李慧 马莉莉 季益富)
上一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