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自旋标记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3)
3讨论脑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脑血流量不断减少,使脑组织处于不同程度的低灌注状态,早期的、短暂的缺血不会造成神经元细胞死亡,可恢复。但脑血流量持续性减低,使神经元细胞死亡,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因此,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于治疗脑缺血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DWI-MRI是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而3D-ASL联合DWI技术能够更早期发现脑组织的低灌注情况,不匹配区IP可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评估依据。
ASL最早于1992年由Williams等人提出,ASL是一种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利用动脉血中水质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在扫描平面血液来源区域对氢质子进行反转标记,被标记的氢质子在扫描区引起局部组织的纵向弛豫T1发生变化,得到反转氢质子标记图像[4]。ASL不需注射对比剂,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操作简便等优点。根据其标记方式的不同分为伪连续性动脉自旋标记和连续性动脉自旋标记。目前,ASL主要应用于脑部疾病的研究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7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