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8年天津市宝坻区动物致伤处置门诊建设运行情况调查分析(2)
动物致伤在全球范围内仍是一项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1],动物通过咬伤等形式向受伤者传播疾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2]。这也是造成感染狂犬病的重要原因[3]。近年来,狂犬病报告死亡数一直位居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给人们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狂犬病一旦确诊,传染源难以消除,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4]。本次调查分析了宝坻区2015年~2018年动物致伤处置门诊建设、运行情况,以期为探索门诊的有效管理方法,提高狂犬病防控能力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5~2018年宝坻区全部规范化动物致伤处置门诊及其接诊的19129例患者,医生113名,护士105名。
1.2方法 对现场检查结果和日常工作报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天津市下发的《甲乙级规范化动物致伤处置门诊评审表》,现场查看门诊设置情况;采用《天津市动物致伤处置门诊督导表》及上岗培训考核试卷考察从业人员知识知晓情况;通过各门诊上报至区疾控中心的《狂犬工作月报表》获得门诊运行情况。
1.3观察指标 门诊设置包括:接诊环境、接诊配置、接诊记录、门诊管理、人员配备;门诊运行包括:人群暴露率、门诊处置率、Ⅲ级暴露者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从业人员知识知晓包括:暴露分级及处置措施、接种程序、伤口冲洗、既往全程注射过狂犬疫苗的Ⅲ级暴露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