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2013
编号:13845646
“热补针法”针刺光明穴对应区域体表温度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2日 《医学信息》 202013
     Key words:Hot-mending needle method;Guangming point;Body surface temperature

    针灸(acupuncture)是祖国传统医学最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其取得疗效的关键因素则是“得气”[1]。“得气”是指针刺入皮肤后所产生的特殊的感应,临床中多以酸、麻、胀、重、冷、热、松、痒等感觉为主,不同的组织结构所产生“得气”的感觉并不相同[2]。“热补针法”由郑魁山先生根据烧山火针刺手法执简驭繁而成,在临床使用时也强调“得气”后配合手法操作以达到“热补”疗效。大量研究证实[3-6],热补针法治疗痹症、产后身痛及视神经萎缩等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然而“得气”的概念过于主观,难以用现代、客观的标准进行统一,也缺少定性判断,对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产生巨大阻碍。研究证实[7,8],针刺前后受试者皮肤温度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得气”程度,有可能成为评价“得气”的客观指标之一。光明穴为胆经络穴,胆经气血至此后变为纯阳之气,局部温度变化明显。为了进一步探究“热补针法”针刺光明穴“得气”后,局部体表温度的变化,本研究利用远红外热成像仪记录针刺前后幼鼠左右光明穴相关穴区体表温度的改变,比较常规针刺与“热补针法”引起相应区域皮肤温度升高程度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