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1年第10期
编号:1324030
“墨菲”不都是“非”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3日 《知识窗》 2011年第10期
     担心什么,就发生了什么。

    一位朋友的孩子中考考得不错,按往年来看,录取省示范高中的择校生不成问题。朋友不放心,打来电话求证,我答复他不用担心。可一想心里也没底,于是向权威人士征询,得到的信息是“应该差不多”。

    朋友真的让他孩子填报了我所在学校的志愿。临近录取时,我心里竟打起鼓来。计划生录取只要填“服从”,就可以在两校之间调剂,而择校生不行。也就是说朋友的孩子选择了一所学校,若没达到该校录取线,即使达到另一所学校的录取线,也不能被录取,只能降档到市示范高中了。

    择校生录取线到底多少,不到时候揭底,谁也不知晓。我神经像卯足劲的发条,绷得紧紧的。难道哪壶不开提哪壶?我在内心祈祷,千万别掐着朋友孩子分数录取,若那样我如何也交代不了。尽管我在朋友面前早就打了预防针,这是市里统一录取,学校自主权有限。可朋友哪信呢,硬要我一定想办法。我一边敷衍着,一边抱着侥幸,瞅着录取的时刻。
, http://www.100md.com
    择校生名单终于出炉了,在张贴处我极目搜寻,可看到最后,心里凉了半截,朋友的孩子竟真差了一分,挡在了录取线之外。担心的事,竟发生了,而且还这么巧。

    莫非我遭遇了“墨菲”。墨菲是美国的一名上尉,他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说了句笑话:“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这句话迅速流传。经过多年,这一“定律”的内涵被赋予无穷的创意,出现了众多的变体。“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就是墨菲定律变体的一种。这不,我的担心变成了残酷的现实。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看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同样经历、学历的两个大学生到了一个公司实习,一个学生自信地认为,再过一个月,就是本单位的人了;而另一个同学担心这么好的公司难进,一个月后肯定要离开。结果自信的人被留用了,预言不幸的人真的离开了。表面看来,这也是“墨菲定律”在作怪。但仔细一想,人的行为受心理制约,当心里出现正向情绪时,做事待人都很阳光;当心里出现了负面情绪时,待人接物往往就变形,尽管你没觉察到。
, 百拇医药
    外在的一切都是内心的投射,除掉有些事情是客观使然外。那么我是不是墨菲眼中的那个“倒霉蛋”呢?非也!其实每个人生活都有顺利的一方面,并且很多很多,只不过是人们喜欢将痛苦和不顺放大,遇点小挫折就怨天尤人,自叹命舛。也就是说遭遇“墨菲定律”,有客观因素,如朋友孩子差一分不能录取;也有主观因素,如两大学生的不同结局。但不管怎样,都是心理对巧合、行为作了一个强化而已。

    不错,也许生活中你排队买票时,恰巧到你这儿就卖完了;也许你从不迟到,恰恰要赶飞机时你就晚了一会儿;也许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可关键时刻你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这不奇怪,尽管擦着边的遗憾,让人更痛心,但你要知道这只不过是你平静生活中的一点小波折。正因为你平时处在顺水顺风的状态,一遇点涟漪就以为是风浪了。

    墨菲定律,实际上与心理学上的心理暗示有很大关系,让它以“规律”存在,是因为大多数人给不顺或逆境加了一个着重号,多了一个感叹号。其实生活像河流,有激流、险滩,也有风平浪静的水面。“墨菲”不都是负面的,担心什么就会来什么,同样期望什么也就会有什么。

    不知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http://www.100md.com(张峪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