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3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67960
周四的文学课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知识窗》2013年第4期
     每周四晚,是我最开心、最放松的时候,因为在这短短的两三个小时里,我可以抛下一堆经济数据,忘却几十页的学术论文和英文原著,一心一意地沉醉在文学课中。

    记得诺贝尔学奖颁布的那晚,我恰好在上文学课。那天晚上,一上课,老师就兴致勃勃地介绍了莫言和那些因魔幻现实主义而闻名于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完全忘却了原本要讲的内容应该是鲁迅的《伤逝》。晚上七点时,他曾经的一个学生打来电话,告诉他莫言获奖了。

    老师放下电话宣布这一消息的瞬间,全班都沸腾了起来,仿佛屏息守候着神舟九号与空间站缓缓接近,直到对接成功一般;仿佛第一次离家半年后与家人重逢,一同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一般。那种群聚而共贺的喜悦,热烈又美好。这样的感受,我在大学校园里还是第一次拥有。

    下了课后,我忙不迭地跑去图书馆,想找一两本莫言的书看看,结果《丰乳肥臀》《檀香刑》都没有找到,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本《蛙》,却发现封面蒙上了一层细密的灰尘,应该是很久没有人翻阅过了。借到书,我欣喜之余又难免悲哀:大学校园里的人文缺失竟是那么严重,严重得让人忧心忡忡。

    记得初来大学时,我怀揣着一个文艺的梦想,想着自己可以成为校刊的主编,想着自己可以成为文学社的社长。可是,社团招新人那天,我没能从上百个摊位中找到一个与文字有关的社团。当我第一次拿到校刊,发现它只是校园新闻传播的工具时,那颗怀揣梦想的心就七零八落地散了一地。好在我后来发现选修课里还有人文的痕迹,于是,我便把自己脆弱的心灵之港安放在一堂又一堂的人文课上。第一学期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二学期的《红楼梦》选读,第三学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讲座,每个课堂的老师都有迥异的讲课方式,或幽默诙谐,或庄重神圣,但是唯一不变的是那骨子里透出来的文人气质。那种文人气质,是在日复一日的书香熏陶之下,自然散发出来的一种气定神闲的生活态度,一种看尽人生百态、参透天地哲理的精神境界。

    人文,仅凭一朝一夕断然不能习得。几篇文言文可以让你看懂古人的语言,却不能让你了解字里行间的思想;数十个神话故事可以让你知晓西方文明的起源,却不能让你明白自由与热爱的真谛。人文传达的核心内容到底是什么,我无法总结,只是我不能想象一种缺失了人文的生活何以为继,不能想象一个缺失了人文的大学如何培养人才。如果整日里只知道做报表、分析数据来判断资本运营的好与坏,那么,金钱所堆砌起来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对满足的体会,没有对人生意义的追求,物质的丰腴只能愈加衬托出内心的贫乏,而当这种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最终无法弥补的时候,我们终将变成一个躯壳,不再拥有鲜活的灵魂。

    但愿文学课不要只出现在每周四的晚上,但愿人文世界的醉心之旅不要只有那短短的两三个小时,但愿“人文”二字不要成为大学校园的奢侈品,它本该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流动、传承,生生不息。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2011级国际管理会计专业学生) (张雅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