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3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55466
好室友“亮新王”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知识窗》2013年第8期
     我的室友王新亮今年以417分的总分,成功考取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光电专业研究生,超出国家线近100分,同时摘得我们学院的最高分。

    其实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在校期间一直都是“学霸”级的人物。

    王新亮是中国计量学院量新学院09工试2班的学生,籍贯河南开封,为人憨厚实在,身体壮硕结实。早就听说河南省的升学压力很大,每年高考人数近百万,所以考入我校的河南同学的成绩都非常好。王新亮当年高考分数距离浙江大学分数线只差17分,因为他们省的高考第一志愿只能填报一个学校,而且是在知道分数之前填报的,为了保险他才填报了我校。

    我知道河南的考生学习很刻苦,但刻苦到什么程度呢?从王新亮身上可以窥见一斑。上了大学,王新亮依然还保持着原来的作息制度,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晚上学到深夜。大一第一个学期,我看王新亮每天五点半起床,心里很纳闷,他这是要做什么?为了展示他学习多么用功,还是向我们示威或者炫耀呢?我有些不屑,心想看你能坚持多久。没想到,一个学期下来,他竟然每天都是五点半起床!他起来后就去看书,除了上课就是上自习,一整天都坐在教室里。后来的每个学期也都是如此,几乎每天六点左右起床,最晚的时候也不超过七点。以他原来暑假在家的习惯,每天晚上睡得也很早,后来被我们同化了,才熬到十一点半之后睡觉。

    我问他:“你每天起那么早,白天不困吗?”他说:“不困,养成习惯就没事了。”我说我不行,我只要起得早,白天就没精神。他说:“明哥,其实你也可以早起的!只要坚持21天,就能养成习惯了。”我一听就害怕了,战战兢兢地说:“我还是不要了吧……”

    王新亮的家境不是特别富裕,他家总共有三个兄妹。他在学校里参加了勤工助学的工作,但这还不够,他还在外面做兼职。我记得大一、大二的时候,每到周末他就出去做家教,到杭州市区或者海宁,周六早上走,周日回来,一周都不曾间断过。量新学院的课业很重,很多同学都希望在周末能休息下,可王新亮却没有一点空闲。即便如此,他的成绩还总是名列前茅,一次又一次地获得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进入大三、大四后,因为导师劝他把更多时间放到学业上,他才不做兼职了。

    有一学期,我总共只向家里要了不到2000元的生活费,感觉很少,就得意地向室友炫耀。没想到王新亮说,他几乎从来没有向家里要过钱,他想了想,这学期他爸爸只给他汇过200元——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都是通过他努力学习得来的奖学金、勤工助学的酬金以及在外做兼职挣来的。他的生活总是那么节俭,从来都不铺张浪费。

    每年寒暑假,他回家的时间都很短,主要留在杭州做兼职。有一年寒假,他和几个同学到一家工厂打工,那时工人短缺,工资都比较高,他一直忙到了年底,腊月二十九才坐火车回到家乡,那是除夕之夜……

    他就是这么苦,这么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的。他一次次在竞赛中获奖,全国数学建模二等奖、国际数学竞赛一等奖,还有许许多多物理、电子方面的,我叫不上来名字的奖,我知道这都不是偶然的……我记得大四下学期有一天,他在整理自己的东西,摞起来的获奖证书竟有一人多高,我拿起来抱了好一会儿呢。

    我们住在同一个寝室,都是准备考研的,可其他人都考得一般,王新亮却考得如此成功。我深深地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考研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

    我记得考前我们还在进行“卧谈会”,猜测着政治考题,可是转眼间就各奔东西。考完后回到学校的第一晚,我们问王新亮考得怎么样,他说:“考得很一般,英语考砸了。”等到成绩出来的时候,他却考了417分!那时他在家里不方便上网,让一位朋友帮他查成绩,吓了他朋友一大跳。

    近来,我们量新学院有的同学忽然发现了一个秘密:请大家把王新亮的名字倒过来念一念……

    听到这句话,群众一片哗然,莫非这就是天意?有一天王新亮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先是笑了,接着谦虚地说:“怎么了?倒过来念还是王新亮。”

    (作者系中国计量学院量新学院学生) (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