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4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140296
天才的睡眠方法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日 《知识窗》2014年第2期
     上课、考试、做作业疲于奔命,运动、休闲、游戏痴心妄想,有的人为一纸录取通知书耗费所有光阴,有的人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音乐绘画样样精通,游刃有余。后者一般被称为天才。天才是如何炼成的?答案也许有很多。有一位天才则被认为与他的睡眠方法有关,他就是著名的达·芬奇。

    相传,达·芬奇每工作4小时就会睡15分钟。一天下来,累计睡眠时间不足1.5小时,他把余下的大把时间用于学习、研究和创作,从而使他能够在绘画、雕刻、音乐、建筑、科学等多个领域有所建树,多才、多艺又多产,赢得天才之誉。尽管迄今为止,我们没有找到可靠的证据表明达·芬奇本人长期规律地使用这种睡眠方法,但这个方法被冠以天才之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实验者。

    成功的实验者据说有意大利生理学家克拉胡迪奥·斯塔皮。他参照达·芬奇的方法,对一位航海运动员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类似的睡眠试验,受试者的逻辑思维和记忆、运算等能力均完好无损。遗憾的是,我们不知道这位生理学家是何许人也,也未能得知有关这个实验更加详细的情况。而另一位号称证实“达·芬奇睡眠法”有效的画家连名字也不曾留下,并且声称不知道多出来的时间该如何打发,以致不到半年又回到每天8小时的睡眠上来。

    有确切记载的实验者也是存在的。一位名叫巴克米斯特·富勒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在1943年的《时代》杂志上发表了自己长达2年的睡眠计划。在这段时间里,他每隔6小时就会打盹30分钟,也就是说每天只睡2小时。这样的作息时间是否让他更有创造力,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他因与别人的作息时间太不合拍而被迫终止了这一计划;还有一位名叫史蒂夫·帕沃利亚的人,他在博客上发表了自己的睡眠日志,每天累计只睡3小时,坚持了两个多月。他成功地熬过了初期的不适应,使自己在夜晚也能保持清醒的工作状态,但在实验的最后阶段,他却常常因听不见闹钟响声而直接睡了6个小时。

    “达·芬奇睡眠法”也引起了美国军方的兴趣。据研究表明,要采取这一方法,每人每次打盹的时间应当保持在至少45分钟,多于2小时则更好。如果单次打盹的时间较短,则打盹的频率应当增加,总体要保证每天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白天的打盹对工作有益,但晚上如果只是打盹而不是正常的睡眠,则会引起睡眠后迟钝这样一种睡眼惺忪的状态。

    以上实验都表明,“达·芬奇睡眠法”虽然能够增加人们的活动时间,但对提高效率和创造力没有明显帮助,而且在实行上也有相当大的难度。比如难以对日常作息时间进行严格的规律划分、长期坚持困难等。心理及睡眠领域的专家也指出,这种睡眠方法可能会扰乱生物节律,最终可能会造成负面效果。例如身体和心理的机能减退、焦虑和紧张感增强、免疫功能降低等。

    光阴纵然珍贵无比,但以一味增加活动时间的方法来留住光阴可能得不偿失。比起放弃上天赋予的休息的权利,也许明确目标、合理规划,以提高活动时间的利用率,是一条更加接近天才的大道。 (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