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炮”孔融
四岁时,孔融把一个较大的梨让给了兄长,成为中国孩子必学的谦恭友爱的楷模。
十岁时,孔融因一句妙语,成为中国家长欣羡的聪明机灵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对一位自恃身份、不轻易接见宾客的李姓官长说:“我们家祖先孔子曾向您的祖先老子李耳问过礼,是师友关系,所以我和您有世代交往的情谊。”这一句应答确实巧妙无比,不仅彰显了自身的巧慧,更拉近了与主人的关系,营造了和乐的氛围,自当大大称赞。
可他的下一句话就不那么值得称道了。当知道此事的太中大夫评论说小时聪明,长大未必杰出时,他回答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那您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了)。言下之意,现在未必杰出。这话固然聪明,却不免伤人。满堂宾客在座,太中大夫大感尴尬。
此一时,彼一时。这位太中大夫若是足够长寿,将可见到自己的预言成真。成人后的孔融虽然胸怀大志,想要安邦济世、弥平国难,可惜才器疏阔,思想空乏,终难成事。若能谨言慎行,或许还不失为一位正直名臣。遗憾的是,从“想君小时”起,他便与“刚毅木讷”的祖训无缘,只将牙尖嘴利的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
曹操击破袁氏兄弟,曹丕趁乱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他讥讽道,照这样的情况推测,武王伐纣之后,应该是先把美女妲己赐给自己的兄弟周公。
曹操远征乌桓,他嘲笑道,怎么不连历史上肃慎族不进贡楛矢,丁零偷了苏武的牛羊也一并讨伐了呢?
曹操说酒能亡国,要禁酒,他反驳道女人也能亡国,为什么不禁婚姻?
如此种种,巧舌机变一如既往,口无遮拦更胜幼年。曹丕纳甄氏,纵然不合礼法,对国家政事倒也无伤,不必说的话他说了。曹操征乌桓,意在解除北方的后顾之忧;禁酒令,意在节约粮食和矫正荒淫无度之风,都是军国大事,不容有失,不可说的话他也说了。不必说的话伤了权臣的颜面,不可说的话碍了能臣的方略——正是自取灭亡之道。
早在此之前,他的无礼便已惹怒了何进,而差点成为剑下亡魂。何进晋升为大将军之时,他奉命带名帖前去祝贺。由于门人没有及时通报,他竟然抢回名帖,回府去了。这一举动无疑是对何进的极大侮辱。何进的下属当即想要派剑客刺杀他。若非在“察举制”的年代,何进不愿背上“害贤”之名,孔融大概是没有机会集中火力向曹操开炮的。
而他始终不曾收敛,最终逃不过因言而亡的命运。他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比作东西装在瓶子里一样,只要东西倒出来,就与瓶子无关了,二者并没有什么可亲之处。又说若遇上饥荒,如果自己的父亲不好,那宁可把食物分给别人。时至今日,此等言论都算离经叛道,更遑论推崇孝道的汉魏时期。
从谦恭友爱、聪明机灵的“别人家的孩子”,变成了超龄的“熊孩子”,不必说、不可说却胡乱说出口,终致杀身之祸,累及妻子。究其原因,正在于逞口舌之利,伤人伤己。孔子曾感叹道:“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岂知二十世之后,子孙如其所叹,卖弄聪明,所言一不合义理,二无补于事,非但不能建功立业,反招杀身亡家之祸。后学当引以为鉴。 (岁 ?止)
十岁时,孔融因一句妙语,成为中国家长欣羡的聪明机灵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对一位自恃身份、不轻易接见宾客的李姓官长说:“我们家祖先孔子曾向您的祖先老子李耳问过礼,是师友关系,所以我和您有世代交往的情谊。”这一句应答确实巧妙无比,不仅彰显了自身的巧慧,更拉近了与主人的关系,营造了和乐的氛围,自当大大称赞。
可他的下一句话就不那么值得称道了。当知道此事的太中大夫评论说小时聪明,长大未必杰出时,他回答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那您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了)。言下之意,现在未必杰出。这话固然聪明,却不免伤人。满堂宾客在座,太中大夫大感尴尬。
此一时,彼一时。这位太中大夫若是足够长寿,将可见到自己的预言成真。成人后的孔融虽然胸怀大志,想要安邦济世、弥平国难,可惜才器疏阔,思想空乏,终难成事。若能谨言慎行,或许还不失为一位正直名臣。遗憾的是,从“想君小时”起,他便与“刚毅木讷”的祖训无缘,只将牙尖嘴利的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
曹操击破袁氏兄弟,曹丕趁乱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他讥讽道,照这样的情况推测,武王伐纣之后,应该是先把美女妲己赐给自己的兄弟周公。
曹操远征乌桓,他嘲笑道,怎么不连历史上肃慎族不进贡楛矢,丁零偷了苏武的牛羊也一并讨伐了呢?
曹操说酒能亡国,要禁酒,他反驳道女人也能亡国,为什么不禁婚姻?
如此种种,巧舌机变一如既往,口无遮拦更胜幼年。曹丕纳甄氏,纵然不合礼法,对国家政事倒也无伤,不必说的话他说了。曹操征乌桓,意在解除北方的后顾之忧;禁酒令,意在节约粮食和矫正荒淫无度之风,都是军国大事,不容有失,不可说的话他也说了。不必说的话伤了权臣的颜面,不可说的话碍了能臣的方略——正是自取灭亡之道。
早在此之前,他的无礼便已惹怒了何进,而差点成为剑下亡魂。何进晋升为大将军之时,他奉命带名帖前去祝贺。由于门人没有及时通报,他竟然抢回名帖,回府去了。这一举动无疑是对何进的极大侮辱。何进的下属当即想要派剑客刺杀他。若非在“察举制”的年代,何进不愿背上“害贤”之名,孔融大概是没有机会集中火力向曹操开炮的。
而他始终不曾收敛,最终逃不过因言而亡的命运。他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比作东西装在瓶子里一样,只要东西倒出来,就与瓶子无关了,二者并没有什么可亲之处。又说若遇上饥荒,如果自己的父亲不好,那宁可把食物分给别人。时至今日,此等言论都算离经叛道,更遑论推崇孝道的汉魏时期。
从谦恭友爱、聪明机灵的“别人家的孩子”,变成了超龄的“熊孩子”,不必说、不可说却胡乱说出口,终致杀身之祸,累及妻子。究其原因,正在于逞口舌之利,伤人伤己。孔子曾感叹道:“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岂知二十世之后,子孙如其所叹,卖弄聪明,所言一不合义理,二无补于事,非但不能建功立业,反招杀身亡家之祸。后学当引以为鉴。 (岁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