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136415
岁晚海棠花愈红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知识窗》2014年第3期
     叶圣陶在北京的庭院里有两株花树,一株是海棠,另一株自然也是海棠。

    每年花期,叶圣陶就掐着日子盼海棠开花。一俟叶嫩花初,红娇粉艳,便吩咐家人略备酒菜,请几位至交赏花。常来的有五人,被称为“五老赏花会”,后来渐渐变成了“四老”“三老”,最终只剩下叶圣陶和俞平伯“二老”。二老交往六十余年,从未断绝,岁晚情谊弥深。

    两位老人腿脚都不灵便,便以鸿雁往返,或言事,或切磋学问,以为晚年之至乐。

    那年,叶圣陶拟作《兰陵王》词。期间,与俞平伯字斟句酌,几乎日致一函:

    “圣陶吾兄:三四日先后两函、新词一并俱得,忻然之至。不意弟一言触君思旧之怀,闻之既喜且惊。喜得文心针芥之契,惊者,直损我兄几夕之眠……”

    “平伯吾兄:手书并推敲意见六日晚接读,从知烦兄用脑亦复不少。辛苦之中有至乐,我二人共享之,实为难得……”

    相互体恤、真挚的友情,充满字里行间。

    二老的书信多为邮传,也有交人送达的。俞平伯的外孙韦柰便常充当“信使”。据韦柰先生说:每次见到叶老,都是坐在书桌旁,或读或写。见韦柰来,便侧过身,手握助听器与他长谈,询问外祖父的一切。谈到《兰陵王》,韦柰请叶老题写,叶老很高兴,说:“要我为你写字可以,只是我的字很差,比不上你外公有深厚的功底。我的这首词能写成,全靠你外公帮助。”回到家中,韦柰把叶老的话讲给外祖父听,俞平伯连连摇头说:“这是谦逊之词。你要记住,叶公公是很了不起的,他没有读过大学,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教书,很不容易。所以我是从不相信学历的,没有学历,只要刻苦,只要学习,一样可以做得好。你叶公公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久,韦柰得到叶老书写的《兰陵王》,笔锋遒劲,看不出是出自一位八旬老人之手。俞平伯见了,连声称好,又责怪韦柰说:“为这幅字,他一定练习了很多天。你叶公公眼睛不好,不该搅他劳神,这幅字很珍贵,你要好好保存。”相知相敬,心灵的相契,正是二老情谊之所在。

    由于年迈多病,两位老人一年中见面最多不过三四次,多在叶圣陶家。动身之前,俞老早早就把衣服穿好,并把要带去的诗文装在纸袋里,嘱咐陪同的家人,千万不可忘记带上。叶老在家中亦是早早恭候,在客厅里坐等。及至相见,都高兴万分,把臂劲摇,久久不放松。由于听力都很差,彼此坐得很近。我曾见过二老交谈的照片:俞老凑近身子说,叶老用手拢在耳朵背后听,像两个老小孩在说悄悄话。

    1985年,叶圣陶病重住院。俞平伯常去医院探望,每次叶老总要设法离开病榻,坐到沙发上。“你千万不要动,我只想来看看你,看到了就好,不要说话,不要动。”就这样,两位老人紧握着双手,一言不发地靠在一起。这两只曾用笔书写各自心灵的手,此刻一定传达着动人的、只有他二人懂得的语言。久久,叶老说:“盼能在海棠开花之前出院,可在家中小聚。”

    叶老盼着,俞老盼着,却从此梦断。每年春天,叶圣陶家院里的两株海棠依旧花繁叶茂,像两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老人,相望、交谈、蔼然而笑。 (苗连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