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恐怖谷”
什么是恐怖谷?
为何《机器人瓦力》中拖着小履带的破旧的瓦力让人心生萌意,《终结者2》中的液态机器人终结者T-1000令人毛骨悚然,《人工智能》中的机器人男孩大卫却能唤起观众由衷的同情和感触?同样是机器人,待遇为什么就这么大的差别呢?
事实上,这是一种著名的现象,被称为“恐怖谷”。这一概念最初由日本仿真机器人教父级人物森政弘于1970年提出的,它是指我们在看到与人类很相似、具有非常接近真人特点的物体形式(如机器人、动画人物)时所产生的自然反应。
如果一个机器人或动画人物,甚至是一个填充动物玩具身上具有某些人类的特征,那么它看起来会让人觉得亲切。而且它具备的人类特征越多,这种亲切感也会随之增强。然而,当这个机器人或是动画人物同真实人类的相似度超过一定程度时,你对它的外貌接受度和亲切感就会在一瞬间突然下跌,对它的接受度也会骤降至一个“低谷”,让你突然觉得它很“诡异”,让人心生强烈的恐惧。
, http://www.100md.com
为了让你对此有更为清晰的认知,请考虑一下你对电影《星球大战》里那两个机器人的印象:R2-D2和C-3PO(分别是矮矮的圆形机器人和高高的古铜色机器人。虽然它们都很有吸引力,但是你对两者的亲切感是不一样的——C-3PO因为长得更像人类而更具亲切感。但要是你想象着把C-3PO的脸换成肉色的橡皮脸,它就会迅速地从讨人喜欢变得让人起鸡皮疙瘩。这就是为什么在电影里,过于逼真的机器人或动画人物的面孔都会显得令人不安的原因。所以,为了避开“恐怖谷”,很多影视公司在塑造人物时,都会人为地降低逼真度,即使技术上完全可以将角色制作得很逼近真人。
为什么会产生“恐怖谷”?
进化心理学认为,恐怖谷效应是人类长期进化的产物,是对于从视觉上感知到的不正常个体的本能回避反应。具体来说,当我们看到仿真机器人的外观和动作既不像人类又不像典型的机器人时,我们就会觉得不正常,从而本能地产生了厌恶和恐惧的情绪——回避反应的典型情绪反应。
, 百拇医药
认知心理学认为,“恐怖谷”源于我们基本的认知加工过程,是预期和现实之间不匹配所造成的一种认知和情绪的综合反应,类似于认知失调(同一时间持有两种矛盾的观点,从而引起不舒服的感觉),即当我们预期仿真机器人应该像机器人一样,但实际上却像人类一样做着各种表情时,我们就矛盾了、混乱了,认知上不能马上解决这种矛盾,进而催生了不安,甚至是恐怖等负面情绪。
跨越“恐怖谷”
影视业内人士都困扰于这个问题:只要试图用动画合成写实的人脸,他们就会落入糟糕的恶评当中。如《极地特快》这部圣诞节儿童电影运用了最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将汤姆·汉克斯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细致地捕捉下来,然后与经由他自己配音的动画合成角色放在一起。然而,评论家们还是觉得电影中人物的脸部“僵硬”“恐怖且毫无生气”,而且还有一种“阴森的僵尸气氛”。
研究表明,用电脑动画合成的人脸越真实,人们就越会对诸多方面的细小偏差感到不能忍受,如脸部的形状、五官的尺寸和位置,尤其是双眼的大小、位置及其他相关细节。据报道,人们认为在《极地特快》和《最终幻想》里,剧中人物最恐怖的部位就是眼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脸部用的不是那么写实的皮肤,人们就会对脸型和五官方面的细小偏差宽容许多。对于角色的动作也是一样:角色越逼真,人们就越会对那些不自然的动作百般挑剔。由此可以得出一个非黑即白的原则:如果脸部的任何特征都需要达到令人信服的逼真,那么,所有其他特征都必须做得相当完美,否则就会显得特别诡异。
但是,这样还没有跨过(或者说征服)“恐怖谷”。史上第一位跨越“恐怖谷”的电影人物是《返老还童》中的本杰明·巴顿。电影的特效团队在接受《返老还童》任务时就深刻意识到了要想把本杰明做成史上第一个越过恐怖谷的动画角色,他脸部的所有细节——脸型、皮肤、各种面部特征和表情,看上去都需要完美无瑕,尤其是眼睛。经过艰辛而细致的工作,史蒂夫·普里格和他的团队终获成功,得到了第81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而这之后,跨越恐怖谷的影片就多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阿凡达》了。, http://www.100md.com(张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