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6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992382
做饭那点事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日 《知识窗》2016年第6期
     厨师烹调的手艺,称为勺口。

    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期,司机和厨师是两个非常热门的职业。我就曾经学过几天厨艺,日日潜心操练烹饪之技,幻想哪天可以成为城里某个馆子里的名厨。那时的我,有些太自不量力。我所操练的馆子地处乡村,我所操练的项目多是土豆拔丝、九曲大肠等普通菜肴,而那时城里一些较为体面的大馆子,早已把海参、鲍鱼当成招牌菜了。好在我果断地选择了别的行业,否则,我想我极有可能会将多年的时间浪费到乡村饭馆的土豆拔丝和九曲大肠上。

    不可否认的是,有好的勺口,起码能够在小酒馆里混个温饱。况且,就算不为了工作,能在家里做出几道好菜,也是一件极有成就感的事情。我一直欣赏会烧菜的男人,这样的男人大多顾家,有责任感,如果长得能再帅点,事业上有点成就,那简直就是男人中的极品了。

    我认为在味精发明以前,能有好勺口的厨子,才是真正的厨子。食本味,还得鲜美,这绝非几年工夫就可以练就出来的。后来有了味精,烧菜就变得容易了很多,不管什么菜都往里面加一勺,做出的菜虽然雷同,却也鲜美。我至今还记得小学同学每天带的午饭:一个馒头,一小撮味精。开饭时,咬一口馒头,舔一下味精,表情极是陶醉。现在,据说他不吃味精了,去饭店吃饭,也一定要嘱咐厨师别加味精。他说,味精有一股怪味,并且既然有钱了,就要“食本味”。

    有时候,有钱和没钱真的没什么不同。现在的有钱人吃什么?野菜、粗粮、米粥、跑山鸡蛋,不吃味精、不喝可乐,基本上都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乡下人的饮食水平。

    有些人吃厌了饭店,自己回家烧菜,却去超市买来“水煮鱼”“水煮肉片”“鱼香肉丝”“麻婆豆腐”“松仁玉米”……我指的不是烧好的菜,而是半成品或调料袋。回家后,入锅,照着说明做,做出的,仍是饭馆的口味。本就是流水线做出的产品,你变不出啥来。

    到超市采购半成品,总归还是相对放心。现在吃饭,首先是健康,而对口味的要求只是其一。当然,放心只是“相对放心”,因为你不敢确定你买的韭菜有没有毒,鱼有没有毒,肉有没有毒,奶有没有毒,豆腐有没有毒……好在你用的不是地沟油,虽然你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现在的饭馆,光有好勺口已经远远不够了,还得安全、健康,还得与众不同。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极其困难,因为他永远无法预料使用的食材到底有没有问题,他能够做到的,充其量是“相对”或者“看起来是这样”罢了。

    很怀念人人在家吃饭的日子——口味各有不同,卫生并且安全。但如果,有朋友喊我出去吃饭,十有八九,我是会赴约的。为什么?因为在中国,吃饭其实并不简单是吃饭,还包括很多其他的内容。或者说,虽然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提高,但对待吃饭这件事情,勺口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 (周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