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讲了那么多道理,我好像都不大信
有一份商学院的招生简章摆在你的桌面上,负责招生的人告诉你:有大量数据证明,读过商学院的人比没读过商学院的人,在退休时财产总额平均要高出40万元以上。就是说,你今天交给我10万元,30年后至少能收获40万元。那请问,你是读商学院,还是不读商学院呢?
按照商学院的这个因果关系来看,似乎是很划算,应该去读。但是如果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来看,就未必是这么回事了。
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成本。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顿免费的午餐摆在你面前,即使别人不图你的任何东西,甚至说只要你来吃这顿午餐,就再倒贴给你1000元,你也是有成本的,你一定要放弃一些什么东西,才能获得这个东西。
我们再回头来看那道商学院留下的算术题:现在花10万元学费,30年之后,你会比没读商学院的人多40万元存款。请问,划算不划算呢?
经济学思维告诉你,根本就不能这么想问题。如果我省下这10万元,又省下了这几年的时间,我有没有可能去做一些其他的尝试?比如说去旅游,比如说跟一个工艺美术大师学一门手艺,比如……30年后,我会不会拥有比这40万元更多的东西呢?
我们一定要跳出别人给我们设计好的因果论的框框去想问题。在这里,我讲讲我的两个生存信条:
第一个,我坚决不相信一切人告诉我的狭窄的因果论。
我还记得电影《致青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朱小北因为打架被学校开除了。那天,我是陪爸妈一起去看的,我听见我爸在那儿嘬牙花子:“哎呀,好可惜。被学校开除的话,这辈子就完了。”但是,后来怎么样呢?电影里,朱小北开了家培训公司,成了教育家。
天无绝人之路,每一个狭窄的因果关系的旁边,都有无穷无尽的其他选择。所以,不管你是用权威,拿人类经验,还是拿道德立场作要挟,跟我讲一个固定的因果关系,我都会用一个自由主义者的批判精神告诉你:我好像不大信,或者说你给我更多的理由,我才信。
第二个,用自己能够认同的因果关系,来把握自己的决策。
如果我什么都不信,我不就是一个杠头吗?那我还怎么生存,还怎么跟别人交往?我会变成一个情商特别低的人。所以,我不能这样生活,我是追求生存,而且生存得舒服的人。
在做具体决策时,就要把真理忘掉。比如说,有一次录像时我得了咽炎,嗓子疼得说不出话,我使劲儿吃药,中药、西药都吃。我不信中医,是因为我不信它那套因果方法,并不是说所有的中药都一定没用,所以我在生病时,管它是什么药,只要有可能帮我解决当下难题的,我就照单全收。所以说,人在具体做决策的时候,不能死心眼。
我们要做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性程度和分辨能力,扩大知识面,建立以自我为主导的人生决策能力,然后在每一个选择的关头,用自己能够认同的因果关系,来把握自己的决策。
既不信因果,每一步决策又依据因果,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如果你还这么问,那我就送你两句话好了。
第一句话是亚里士多德说的:一个智者的目标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尽其可能地避免不幸。
无论你信不信因果,有些不幸你都无法避免。那我们能做的就是避免不幸,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避免自己变成一个糊涂的人,尽可能清醒地思考和明智地行动,这就是每一个人命中注定能够做到的极限。
第二句话是爱默生讲的:一个人在集体中,容易按别人的想法思考;在孤独的时候,就容易按自己的想法思考。
而我,即使身处集体中,仍然不会被那些虚妄的、假设的、不靠谱的、所谓的因果关系绑架,我还能按照自己认定的那种虽然是虚妄的、不靠谱的因果关系来思考,这就算赢了。 (罗振宇)
按照商学院的这个因果关系来看,似乎是很划算,应该去读。但是如果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来看,就未必是这么回事了。
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成本。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顿免费的午餐摆在你面前,即使别人不图你的任何东西,甚至说只要你来吃这顿午餐,就再倒贴给你1000元,你也是有成本的,你一定要放弃一些什么东西,才能获得这个东西。
我们再回头来看那道商学院留下的算术题:现在花10万元学费,30年之后,你会比没读商学院的人多40万元存款。请问,划算不划算呢?
经济学思维告诉你,根本就不能这么想问题。如果我省下这10万元,又省下了这几年的时间,我有没有可能去做一些其他的尝试?比如说去旅游,比如说跟一个工艺美术大师学一门手艺,比如……30年后,我会不会拥有比这40万元更多的东西呢?
我们一定要跳出别人给我们设计好的因果论的框框去想问题。在这里,我讲讲我的两个生存信条:
第一个,我坚决不相信一切人告诉我的狭窄的因果论。
我还记得电影《致青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朱小北因为打架被学校开除了。那天,我是陪爸妈一起去看的,我听见我爸在那儿嘬牙花子:“哎呀,好可惜。被学校开除的话,这辈子就完了。”但是,后来怎么样呢?电影里,朱小北开了家培训公司,成了教育家。
天无绝人之路,每一个狭窄的因果关系的旁边,都有无穷无尽的其他选择。所以,不管你是用权威,拿人类经验,还是拿道德立场作要挟,跟我讲一个固定的因果关系,我都会用一个自由主义者的批判精神告诉你:我好像不大信,或者说你给我更多的理由,我才信。
第二个,用自己能够认同的因果关系,来把握自己的决策。
如果我什么都不信,我不就是一个杠头吗?那我还怎么生存,还怎么跟别人交往?我会变成一个情商特别低的人。所以,我不能这样生活,我是追求生存,而且生存得舒服的人。
在做具体决策时,就要把真理忘掉。比如说,有一次录像时我得了咽炎,嗓子疼得说不出话,我使劲儿吃药,中药、西药都吃。我不信中医,是因为我不信它那套因果方法,并不是说所有的中药都一定没用,所以我在生病时,管它是什么药,只要有可能帮我解决当下难题的,我就照单全收。所以说,人在具体做决策的时候,不能死心眼。
我们要做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性程度和分辨能力,扩大知识面,建立以自我为主导的人生决策能力,然后在每一个选择的关头,用自己能够认同的因果关系,来把握自己的决策。
既不信因果,每一步决策又依据因果,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如果你还这么问,那我就送你两句话好了。
第一句话是亚里士多德说的:一个智者的目标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尽其可能地避免不幸。
无论你信不信因果,有些不幸你都无法避免。那我们能做的就是避免不幸,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避免自己变成一个糊涂的人,尽可能清醒地思考和明智地行动,这就是每一个人命中注定能够做到的极限。
第二句话是爱默生讲的:一个人在集体中,容易按别人的想法思考;在孤独的时候,就容易按自己的想法思考。
而我,即使身处集体中,仍然不会被那些虚妄的、假设的、不靠谱的、所谓的因果关系绑架,我还能按照自己认定的那种虽然是虚妄的、不靠谱的因果关系来思考,这就算赢了。 (罗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