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7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977577
“顶天立地”,高校“智造”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日 《知识窗》2017年第2期
“顶天立地”,高校“智造”

     2016年11月11日至12月5日,第18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其中有69所高校参加了本届工博会。在高校展区,一系列涵盖纺织面料、医卫防护材料、高性能纤维、航空复合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多项创新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极视1号”无人机

    “极视1号”无人机是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刘春教授团队历时三年,自主研发的一款科技创新成果。

    这款产品是一个重约2.7千克的低空遥感传感器,能极目千米,利用光谱从空中识别人眼看不到的多种生态信息,可搭载于四轴、六轴、固定翼等多种无人机上。例如,北京数维翔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极视1号”,帮助广东丹霞山进行珍稀植被“丹霞梧桐”株数统计,识别成功率已近八成;在贵州鲍家屯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中,“极视1号”获取的数据辅助了古建筑群落与古代山水环境的空间要素提取与空间分布分析;近期,“极视1号”参与电网输电线路的环境调查,在安徽阜宁进行的示范性试验中,对输电线路周边物种类别的识别率高达92%。

    “极视1号”观测面积大,1小时飞行可完成对2000亩地面空间的信息采集,数据精度高,可为我国城市建设、农业、林业、环保等诸多行业获取与处理“大数据”提供便捷、可靠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如要在城市建设中修筑一条路,通过“极视1号”遥感无人机,可获取大量自动化采集的信息数据,从而完成整个地形地貌的测量工作,并规划出不同路线,然后将数据提交给相关单位,辅助施工单位进行相关工程决策。

    2.旋转式动态静电纺纱机

    “旋转式动态静电纺纱机”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辛斌杰博士及其团队研发,它由高压静电模块、纺丝液的存储和流动模块、纺丝料筒与喷丝头的搭配模块、喷丝头运动控制模块、调温调湿模块、照明模块和通风模块等组成。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纺丝液被抽长拉细,形成纳米纤维,然后利用不同形状的接收器接收纳米纤维,并形成纳米纤维集合体。

    该装置主要分为两种制备模式:纱线和纤维网。在制备纱线的过程中,通过接收器的不断旋转,完成纳米纤维束的集束加捻过程,从而得到纳米级纱线;在制备纤维网的过程中,通过接收器的不断旋转和喷丝头架在水方向的往复运动,完成纳米纤维在接收面上的均匀收集,形成纳米纤维。

    该研究成果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控制精度好、纳米级精密加工等优点。通过该装置制备的纳米级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过滤、个体防护、传感器、自清洁、能源、电磁等多个领域,对于推进我国新材料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3.离子阱质谱仪

    “离子阱质谱仪”是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丁传凡及其团队研发的。作为一种现代科学仪器,它主要用于检测样本中的化学成分和含量。

    质谱仪中的离子阱是通过电磁场作用,将离子限定在有限空间内,即“阱”内。离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由于质量、大小、种类的不同,离子的运动轨道也会有所差异,而此差异可以通过物理方程式呈现出来。离子阱将被电离后的离子“收入囊中”,科学家可以对此进行质量分析,并推导出检测的样品中含有哪些成分、每种成分的含量是多少等。

    如用餐者不知道大米中的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就可以使用质谱仪,对大米的取样进行分析,判断其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是否达到对人体有害的程度。此外,质谱仪还可用于测量蔬果上的农药残留量。

    4.“海象-1500”无人遥控潜水器

    “海象-1500”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连琏教授、任平研究员、马厦飞研究员为核心的深海技术与装备研究团队自主研制的,它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首套1500米深水油气工程维修专用大型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也是海上油气田水下作业和应急维修必不可少的重要装备之一,承担着水下搜索观察、水下井口对接、防喷器安装、水下采油树、水下管汇和跨接管辅助安装、海底管道检测和辅助维修等重型作业任务,解决了长期以来复杂水下环境设备无法检测维修的难题。

    “海象”无人遥控潜水器长约3.3米,高近2.2米,重达4.5吨,有两套多功能强力机械手,可携带各类大功率作业工具完成切割、采样、抓举,标志物海底回收等多种水下精准作业,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同类技术水平。

    5.融合北斗的多传感物流跟踪与监控系统

    华东师范大学包起帆团队研发的“融合北斗的多传感物流跟踪与监控系统”将北斗通信和定位、移动互联网、传感器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了小型化、低功耗、模块化、集定位、通信、数据交互于一体的物流跟踪与监控终端系列产品。这些终端在面向公共服务的高扩展性物流跟踪与监控云平台以及智能手机客户端软件的配合下,可帮助人们随时随地监控货物到了哪里。

    即使是移动通信盲区,其所在位置、路径轨迹,甚至开关箱时间,箱内温度、湿度和振动等信息都尽在发货者掌握之中,犹如为货物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背景下,高校参展项目或“顶天”或“立地”,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他们研发的科技产品和研究成果国内领先,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包揽了2016工博会创新金奖的半壁江山。 (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