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7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083578
一弦清一心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知识窗》2017年第9期
     近几年,国内越来越多的青春片上映。不论是早前的青春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我的少女时代》《左耳》等,还是青春网剧《匆匆那年》《最好的我们》《夏至未至》等,无外乎都是校园生活、友情爱情、错过后悔的故事,情节和剧情也几乎是换汤不换药。似乎现在只要一标注“青春”这个充满情怀的词,票房和收视率就不是问题。

    我是怀着一种别样的心情去看了《闪光少女》的点映场,不仅因为网络的高评分,还因为自己跟故事的女主角有着类似的成长经历。这是一部在青春幽默的台词中让人笑着流泪,又触动内心值得反思的好电影。编剧鲍鲸鲸结合目前年轻人喜欢的二次元文化,讲述了一个在音乐艺术高中里,民乐系和西洋乐系从互相碰撞到握手言和的故事。电影中女主角和伙伴们对民乐的坚持和喜爱,女主角在想要放弃学习了十年的扬琴时妈妈对她说的一番话,民乐团从无到有结合二次元文化的创新演出,西洋乐系与民乐系的走廊斗琴,以及镜头多次定格的“音乐至善”四个大字,每一帧都让我感到熟悉而心生感慨。

    从我4岁学习小提琴、6岁学习二胡算起,音乐这条路我已经走了整整20年。这20年中有过荣誉和辉煌,也同样有过汗水和泪水,指尖厚厚的老茧记载着我的成长与成熟,翻烂的琴谱是我20年的功勋章。我和女主角一样,刚开始学习音乐完全是因为妈妈喜欢。但小孩子的天性都是三分钟热度,过了新鲜劲儿,根本不想每天坚持几个小时的练习。在前期漫长的打基础阶段,我总是曲不成调,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心生怨恨。但音乐这条路是一个长久的投资,不仅是金钱和时间的消耗,还是内心对未来不确定的迷茫。在我上大学前的每一天,父母都陪伴我练琴,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冬,爸爸都坚持送我去老师家上课。现在想来,我的父母虽然对我学琴管教甚严,让我的童年也无法像其他同龄人一样玩耍、看电视,但他们用沉默的深情不缺席我成长的每一天,用他们的爱为我建立了一个良好的音乐审美。

    现如今,民乐在当今的地位虽然没有电影中那么夸张,但也确实存有偏见。不说音乐专业的学生,就是普通大众也都觉得西洋乐高雅有气质,民乐只是街头卖艺讨生存的手段。或许是因为民乐的五声调式、制作材料和民间艺人的传播方式,导致大家依然停留在“土”的理解上。但我们的民族乐器,每一件都是有历史典故的,甚至乐器的每一组成部分都有深刻美好的寓意。古筝轻抚,高山流水跃然眼前;琵琶轮指,金戈铁马征战沙场;二胡低诉,江南水乡吴侬软语;唢呐高亢,百鸟朝凤金蛇狂舞。这些民族的国粹各具特色,每一样乐器都记录了一段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它们的诞生是真正的匠人匠心,是文化积淀的结晶和音乐美学思想的传承,是历史长河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影《闪光少女》中,民乐系被铁栅栏隔离,校长的说辞是担心民乐的声音会影响西洋乐专业的学生练琴。民乐系的学生用一曲独特的《野蜂飞舞》捍卫了自己的地位,就像臺词中所说:“音乐怎么会互相干扰呢?音乐是不分阶级的。”是啊,乐器怎么会有高端与乡土之分呢?编剧在电影中告诉我们,真正优秀的音乐艺术家,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理解和懂得“善”的真谛,要善于融会贯通,善于全面发展。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即使外界纷纷扰扰,也要守住内心,用一杯水的单纯来面对一辈子的复杂。音乐可以净化心灵、气质和精神,真水无香,善良永驻!

    不论是小提琴还是二胡,我与它们的缘分都是上辈子注定的。如今,自己非常庆幸当初无数次想放弃却还是最终坚持了下来。电影《闪光少女》让我重新回顾了20年的学琴生涯和成长历程,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与众不同。著名阮演奏家冯满天先生在《光荣绽放》节目里曾说过:“这个民族的明星和这个世界的明星,就是民族精神。”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终。学会一样民乐,是我一辈子的幸事! (陆灵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