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消失的珊瑚种回来
夏嘉祥是一名潜水爱好者,工作之余经常去潜水,探寻美丽的海底世界。他觉得一旦潜入海底,世界就变得无比安静。在深圳,有不少潜水爱好者,夏嘉祥经常与他们结伴一起在附近海域潜水。
夏嘉祥与同伴在相互交流经验时发现,国外很多海滨城市的海底保护得很好,珊瑚等海洋生物密集丰富,海水也澄澈透明。要知道,珊瑚对于海洋的意义,就好比森林之于陆地,不断生长的珊瑚礁将鱼类、藻类聚集起來,成为海底生物的乐园。据不完全统计,珊瑚礁虽仅占海域不足0.25%,却孕育着超过25%的海洋鱼类。
深圳东部的大鹏半岛海域曾是珊瑚的天堂,但三十多年来,那里的珊瑚覆盖率急剧下降,海底变得了无生机。
“不能因为人类的自私,让我们的后代只能从书本上看到珊瑚。”夏嘉祥与小伙伴们决定做点儿事情。机缘巧合,国际珊瑚勘测组织联系到他们,希望在深圳寻找一支潜水队伍进行珊瑚水下勘测。2012年10月,夏嘉祥、席小青等人发起“潜爱大鹏珊瑚保育公益组织”,要把消失的珊瑚一点一点“种”回来。
越过重重艰难,夏嘉祥等人取得了成功。珊瑚苗长势良好,成活率达到95%以上。让大伙高兴的是,很多生物已经住进了它们的新家。蓝壳蟹、管子鱼、马面豚等各种小鱼在珊瑚礁间穿梭,珊瑚礁生机勃勃。
珊瑚礁带来了鱼群,鱼群却带来了渔船和渔网。当地渔民在捞鱼时,在海底拖拽渔网,志愿者的心血也付之东流。刚开始,潜爱大鹏组织的志愿者希望大鹏新区政府以行政手段禁止渔民在珊瑚礁区下网打鱼,但夏嘉祥和他的伙伴们意识到,当地的渔民靠海生存,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就断然要求别人改变几百年的谋生方式,他们更需要去做的,是改变人心,唤起他们对大海、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让他们自觉地保护珊瑚。
2016年,潜爱大鹏组织和渔村协商,在固定的海域使用投放界标划出一个区域进行试验。在此区域内,渔船可以自由进入,但在此珊瑚礁区域禁止撒网和抛锚。为了配合观光渔船的停泊,大鹏新区政府在海上建立了一个固定抛锚区,渔船只需把绳索系在缆桩上面即可停留,这一举措也大大方便了渔民的作业。一段时间后,见实验效果不错,潜爱大鹏正式建立了第一个海上珊瑚保育区。
潜爱大鹏继续传递对海洋的爱,2017年春季,他们推出了海洋生态体验课程“潜爱课堂”,向深圳市的学校和社会团体授课,普及生态常识、传承海洋文化。
“礁盘里的洞是干吗用的?”“珊瑚是怎么种出来的?”“珊瑚会像树木一样长得很快吗?” “珊瑚为什么有那么多颜色?”“珊瑚怎么吃东西?”“珊瑚为什么是动物而不是植物?”在“潜爱课堂”上,孩子们心中都藏着一部《十万个为什么》,讲师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故事,向孩子们传播珊瑚等海洋生物的知识,并带着孩子一起在沙滩上玩耍,一起潜水,去观察珊瑚礁里可爱的虾虎鱼、漂亮的海兔、会吃飞蛾的海葵、像卵带的海鞘,以及像树根的海绵,为孩子们打开一个奇幻的海洋世界。
不仅如此,潜爱大鹏的志愿者联合水果儿童剧团的小朋友共同演绎的儿童剧《海底马杰克》亮相潜爱舞台。这是一部传递保护海洋环境意识的大型梦幻儿童剧,第一次将海洋文化与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写入童话故事:粉红色的海星、橙色的小丑鱼与五颜六色的珊瑚因为海洋污染面临失去家园的危机,载歌载舞的话剧,把大家带入海底世界,在孩子们心里播种下热爱海洋的种子。
4年时间,有30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潜水员加入了潜爱大鹏,他们在大鹏半岛的近海投下49座珊瑚礁,种下珊瑚苗8800株,促进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潜爱大鹏大澳湾珊瑚保育站也正式成为“国家海洋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基地”。 (戴永明)
夏嘉祥与同伴在相互交流经验时发现,国外很多海滨城市的海底保护得很好,珊瑚等海洋生物密集丰富,海水也澄澈透明。要知道,珊瑚对于海洋的意义,就好比森林之于陆地,不断生长的珊瑚礁将鱼类、藻类聚集起來,成为海底生物的乐园。据不完全统计,珊瑚礁虽仅占海域不足0.25%,却孕育着超过25%的海洋鱼类。
深圳东部的大鹏半岛海域曾是珊瑚的天堂,但三十多年来,那里的珊瑚覆盖率急剧下降,海底变得了无生机。
“不能因为人类的自私,让我们的后代只能从书本上看到珊瑚。”夏嘉祥与小伙伴们决定做点儿事情。机缘巧合,国际珊瑚勘测组织联系到他们,希望在深圳寻找一支潜水队伍进行珊瑚水下勘测。2012年10月,夏嘉祥、席小青等人发起“潜爱大鹏珊瑚保育公益组织”,要把消失的珊瑚一点一点“种”回来。
越过重重艰难,夏嘉祥等人取得了成功。珊瑚苗长势良好,成活率达到95%以上。让大伙高兴的是,很多生物已经住进了它们的新家。蓝壳蟹、管子鱼、马面豚等各种小鱼在珊瑚礁间穿梭,珊瑚礁生机勃勃。
珊瑚礁带来了鱼群,鱼群却带来了渔船和渔网。当地渔民在捞鱼时,在海底拖拽渔网,志愿者的心血也付之东流。刚开始,潜爱大鹏组织的志愿者希望大鹏新区政府以行政手段禁止渔民在珊瑚礁区下网打鱼,但夏嘉祥和他的伙伴们意识到,当地的渔民靠海生存,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就断然要求别人改变几百年的谋生方式,他们更需要去做的,是改变人心,唤起他们对大海、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让他们自觉地保护珊瑚。
2016年,潜爱大鹏组织和渔村协商,在固定的海域使用投放界标划出一个区域进行试验。在此区域内,渔船可以自由进入,但在此珊瑚礁区域禁止撒网和抛锚。为了配合观光渔船的停泊,大鹏新区政府在海上建立了一个固定抛锚区,渔船只需把绳索系在缆桩上面即可停留,这一举措也大大方便了渔民的作业。一段时间后,见实验效果不错,潜爱大鹏正式建立了第一个海上珊瑚保育区。
潜爱大鹏继续传递对海洋的爱,2017年春季,他们推出了海洋生态体验课程“潜爱课堂”,向深圳市的学校和社会团体授课,普及生态常识、传承海洋文化。
“礁盘里的洞是干吗用的?”“珊瑚是怎么种出来的?”“珊瑚会像树木一样长得很快吗?” “珊瑚为什么有那么多颜色?”“珊瑚怎么吃东西?”“珊瑚为什么是动物而不是植物?”在“潜爱课堂”上,孩子们心中都藏着一部《十万个为什么》,讲师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故事,向孩子们传播珊瑚等海洋生物的知识,并带着孩子一起在沙滩上玩耍,一起潜水,去观察珊瑚礁里可爱的虾虎鱼、漂亮的海兔、会吃飞蛾的海葵、像卵带的海鞘,以及像树根的海绵,为孩子们打开一个奇幻的海洋世界。
不仅如此,潜爱大鹏的志愿者联合水果儿童剧团的小朋友共同演绎的儿童剧《海底马杰克》亮相潜爱舞台。这是一部传递保护海洋环境意识的大型梦幻儿童剧,第一次将海洋文化与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写入童话故事:粉红色的海星、橙色的小丑鱼与五颜六色的珊瑚因为海洋污染面临失去家园的危机,载歌载舞的话剧,把大家带入海底世界,在孩子们心里播种下热爱海洋的种子。
4年时间,有30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潜水员加入了潜爱大鹏,他们在大鹏半岛的近海投下49座珊瑚礁,种下珊瑚苗8800株,促进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潜爱大鹏大澳湾珊瑚保育站也正式成为“国家海洋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基地”。 (戴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