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照进“全家福”
1992年出生的杨董清,大学学的是广告设计,但是他更喜欢摄影。大学毕业后,他就职于昆明一家报社,做了专职摄影师。从2015年开始,每到春节期间,他就会背着相机到保山市施甸县的山区走村串寨,免费为乡亲们拍摄全家福。
2013年,读大二的杨董清花了5000多元钱买了一部入门级的单反相机。最初,他和大多数摄影爱好者一样喜欢拍花草之类的自然风光。直到2015年寒假,杨董清帮朋友到一个很穷的村子里拍全家福,很多孩子和老人看相机的眼神,充满了新奇和期待,这让他突然意识到,山区的很多村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拍过一张照片和全家福。
全家福,除了是家庭团圆的象征之外,还给杨董清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痛——遗憾。原来,杨董清的爷爷一直有拍摄全家福的心愿,但是爷爷生活在山区,交通不便,直到2011年爷爷去世,这个愿望都没能实现。于是,杨董清心底就生出了一个想法:帮像爷爷这样一辈子都没拍过照片的人拍一张全家福。
回家以后,杨董清向父亲说了帮老乡们免费拍照的想法,父亲当即表示支持他,还提出要给他打下手。就这样,杨董清开始了“全家福公益摄”的第一年。起初,拍摄情况并不顺利,在完全不熟悉的村子里,碰壁和遭人怀疑是常有的事情,很多村民把他们当成骗子,不同意照相。他们只好请村民小组长带着去,才打消了大家的疑虑。
由于山区交通不便,有些地方甚至没有通公路,杨董清就步行,尽可能拍到每一个家庭。每次把装裱好的全家福送到乡亲们手中,看到乡亲们喜悦的笑脸,父子俩人觉得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当时,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经费问题。一张A4纸大小的照片,打印费要十几元,相框是20元,每张全家福的成本差不多30多元。正读大四的杨董清拿出了自己打工的全部积蓄,加上同学和朋友们的募捐,勉强解决了经费问题。
后来,杨董清干脆辞掉了报社摄影师的工作,回到保山市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由于他自备电脑和打印机,拍完全家福随即制作照片,降低了不少成本,收入也完全能够负担“全家福公益摄”的费用。用了3年的时间,他自备干粮,扛着一台相机,走遍了施甸县山区的4个乡、200多户人家,为1000多位老人拍摄并赠送了纪念照,用镜头记录下他们一个个珍贵的“第一张”。
村里的老鄉过了大半辈子,很少有人拍过照片,面对三脚架支起的照相机镜头,大家的表情变得非常拘谨,对着镜头有些手足无措。为了帮助大家拍出自然好看的照片,每次拍照之前,杨董清都会和老乡们拉家常,给大家讲笑话,引导大家笑看镜头,“3、2、1”,随着口令的喊出,一张漂亮的全家福就诞生了。
76岁的李翠兰一辈子都没有照过相,现在,她终于拍了今生的第一张照片。看着一家人幸福的笑脸被定格在画面上,她激动地说:“过年最快乐的就是拍了这张全家福和单人照,如若不是杨董清这个小娃,我们这些农村人谁会特意跑到城里照张相片呢?不单是我家,村里其他家也没有过。”
杨董清的“全家福公益摄”持续了三年,很多网友对他的行为点赞,也有人质疑他在炒作:“现在怎么可能还有一辈子都拍不上一张照片的人?”杨董清对质疑声表示理解:“网友们没有亲眼看到过那些老乡第一次拍照的喜悦,没有亲身体会过一个村子相邻两户人家之间的山路要走上半个小时,不相信他们的贫穷情有可原。”他还说:“不管外界怎么看,这个项目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一辈子能够做好一件小事不容易,我会考虑一直坚持下去 。”
2017年12月22日,“2017年云南好人”颁奖典礼在昆明举行,杨董清获得了这个光荣的称号。他有一个梦想:以十年为一个跨度,以家乡施甸县为范围,每年春节到寨子里去为老乡拍全家福,10年后举办一个“全家福公益摄”影展。在三千六百五十天后,就是他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天。 (王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