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飞翔,你会等到拥抱太阳的这一天
1
研一的英美国家概况课上,我与坐在前排的阿单开始熟络起来。因为那节课坐错了位置,我们俩误打误撞地结下了缘分。
阿单整节课都在半睁眼半睡觉的状态中打晃而过,时不时抬起头,隔着电脑屏幕,偷偷望两眼老师,然后又坦然地睡下去。第一节下课铃响起,清脆的铃声像一颗安眠药,能让阿单更加安然地睡觉。
班级统计个人信息,我就把昏睡的阿单从睡梦中拍醒了。尚有困意的他对我突然的惊扰显然有些愤怒,他撸起拳袖准备朝我发火,直到看到桌前的那张表,才像火光遇到冰水,顷刻降下怒焰。
阿单用力地握起笔杆,沙沙沙飞速在纸上留下几行字迹,落下的字歪歪扭扭,像极了睡意昏沉、没精打采的他。对眼前的睡神颇为好奇,我忍不住上前搭讪:“嗨,兄弟,大好时光,为什么要虚度于睡觉呢?咱们能考进来,都不容易,谁不是掉了几层皮,抹了几缸眼泪才挺到今天。”阿单深深瞄了我一眼,脸上的表情顿时从惊讶变为超乎寻常的愤怒:“谁愿意把自己的梦想陪葬在一个风沙大漠、面朝黄土的地方,我一秒也不想待在这里!”我缄默,没有作声。
后来有一次,我去食堂打饭,第二次遇到阿单,我们已经熟络到可以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阿单一米八的大高个,面前半碗饭,零星几根海带丝,看不到一丁点儿肉。这荤素不均的一顿饭,对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我几次想要夹肉给他,都被他婉言拒绝。阿单特别平静地笑着说,我不饿。
往后再见到阿单,课堂上他依旧困来如山倒。我不知道他的梦想究竟在哪儿,或者是真的累到无力前行。睡觉的日子是安然平和的,老师在前面讲着悠远的美国文化史,阿单在呼呼沉睡中虚度而过。
顺利考上研究生,过两年拿到毕业证,去社会上找份光鲜的工作。阿单一度抱着这样美好的期待。
临近期末,最后一节概况课。距下课还有15分钟,阿单被一个陌生人强行带出课堂。晚上在自習室,他被退学的爆炸性新闻袭来。事情的缘由,在离别时,阿单已经在微信群简单地告知了大家,本科阶段,因为一门课挂科未及时补考,以致延误了毕业证的发放时间。按学校规章,经鉴定阿单不符合招生制度要求,必须予以退学。
没有哪一天比那一天更释然,也没有哪一天比那一天更灰暗。阿单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坐落在沙漠附近的学校,不用再将美好的梦想掩埋于失望。
2
阿单急着赶第二天凌晨的火车离开,只有我一个人去送他。站台前,我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去抚慰面前看似坚强、内心已经天塌地陷的他,我只是像喝着一杯无味的白开水一样,以最平淡的话问他要去哪里。阿单耷拉着脑袋,仿佛一整块千斤重的石块,压在他脖子上,“北京吧,那里都是有梦想的人聚集的地方……”我说:“好。一路顺风。”那一刻,只有祝福更适合这个在顷刻间一无所有的人。拥挤的人流推着阿单,像不能回头的滔滔江水,一涌而下。“阿单,还有没有挽留的可能性?”看着即将被人流推走的阿单,我用力地撕扯着喉咙。他突然停住脚步,回过头看我,瘦瘦的脸上堆满眼泪。站台开往北京的列车一遍遍报站,像敦促的哨声,不容停歇。阿单坦然地挤进人流深处,倔强的脸上挂着一份勉强的笑容。
那一天,城市的风沙很大,猖狂地嘶吼、翻卷,它用最汹涌绝情的方式,送别阿单。这个曾憎恶这里的少年,往后的日子再也不会有风沙做伴。那座人潮拥挤的大都市,正以挑战的姿势迎接他的到来。
“北京是什么?是一座人才催化工厂,每一天都在以无法想象的速度,逼迫你努力前行。”阿单去北京后,隐匿半年,第一条朋友圈就散发着浓浓的紧迫感。
“风沙大漠禁锢了梦想,你得到了安逸。嘈杂拥挤的城市人流,你与安逸已不配。”第二条朋友圈后面,紧跟一段3分钟的视频。一栋栋有些破旧的房子,有一群满脸都是灰尘的孩子,跟随在阿单身后,说着蹩脚的英语。阿单教得很耐心,总是说一句就摸摸孩子的头,让他们相信自己。
某一刻,阿单很坦然。坦然地接受过去曾失去的一切,坦然地面对无比渴望知识的孩子。朋友聊天,阿单也会抱怨两句,在这里教书很累,有时甚至怀疑这不是那个叫作梦想的北京。他不敢去想过去失去的一切,只能低着头往前走,不看路人脸上的表情,也不去直视太阳的方向。那缕光芒,会无情地灼伤他一双充满无助的眼睛。
在阿单的全身上下,只贴着唯一一张醒目的标签——坚持。
3
北京16号地铁线开通,阿单开始在地铁间来回倒转,小心翼翼地孵化心中那个渐渐萌芽的梦想。在北京一个靠近四环的地方,阿单筹了笔钱,租下了一间工作室。他想把那些困于贫穷的孩子带出来,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孩子的命运,达成自己的梦想。
教育机构开办之初,一度很艰难。因为面对的授课群体是来自附近贫困人家的孩子,他们没有良好的先天学习资质,很多老师并不愿意教他们。走投无路时,阿单在一个宣传讲座上,指着自己那张被岁月玩弄得不堪的脸说:“我小时候家里也很穷,大学时没有钱吃饭,却从不接受任何同学的施舍。我总觉得,一个站在社会底层的人,需要一种在艰难中自力更生、自我攀爬的勇气。后来,当我顺利考上研究生,我学会了安逸,享受那种成功的感觉,我忘记了努力,还好,光鲜亮丽的生活狠狠地给了我一巴掌,把我踹进失败的漩涡,只能挣扎。”
当有勇气去回首过去,我笃定阿单未来一定不会混得太差。后来,阿单乐此不疲地奔跑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每一个刮风下雨,抑或烈日高照的日子,那座梦想的城市里,一个孤独彷徨且坚定的影子从未停止穿行的脚步。他一边亲自上门拜访老师,恳请他们给孩子一次拼搏学业的机会,一边不断鼓励身边的孩子相信自己。
力不单行的日子,阿单站在那么多孩子面前,他只有一个愿望,尽自己所能,传授更多的知识,让他们脱离贫穷,靠近美好的生活。
梅雨入境,空气低沉得像个闷喇叭,几声雷鸣划破长空,嗒嗒的雨滴滑落。阿单认真地在黑板前摩挲着粉笔字,“computer,来,跟我读,computer……”陌生的号码在焦躁的时刻挤进他的手机。瞬时,阿单笑得像个孩子,生活仿佛看到了无限希望。第一个老师愿意加盟阿单的教育机构,这意味着,他的梦想已经不慌不忙地行走在路上。
研三那年,我去北京看阿单。一间100平方米不到的房间里,充盈着浓浓的求知气息,面色蜡黄的瘦弱孩子塞满了整间教室,每一双豆大的瞳孔深处,都藏着渴望。那里有朗朗的读书声,有一群和阿单一样心怀梦想的人。那时,我相信阿单已在不惧风雨的岁月,成长为一个所向披靡的勇士。
对梦想之人而言,那张光鲜闪闪的文凭或许真的没那么重要,熠熠生辉里只会让他们学会安逸和懒惰。在路遇这一程风雨之后,阿单才真正学会了为梦想拼搏的奔跑姿势。一开始,跑得有些慢,后来,他还是赶上了那座城市的节奏。逆风飞翔的他,终于等到拥抱太阳的这一天。
(作者系合肥师范学院2016级英语专业学生) (陈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