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9年第1期
编号:13262389
理一分殊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日 《知识窗》 2019年第1期
     1

    “文中有蓝”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一句英语的翻译,这句话是这样的:The way to love anything is to realize that it may be lost.

    “文中有蓝”自己的翻译是:或知其可能失去,也是爱惜一切的最好方式。

    他还整理了别人的一些翻译:

    1.爱及万物之道在于须知缘尽则去。

    2.因为失去,才更珍惜。因为有尽,才视之吾命。

    3.我们只有意识到会失去,才会懂得去爱它 。

    4.把每天当成世界末日来相爱。

    5.懂得会失去才会爱。
, http://www.100md.com
    6.爱任何事物的方式就是意识到它可能逝去。

    7.失去方悟其贵。

    8.惜物之道,在乎知其易逝。

    9.爱,是因为知道会失去。

    10.因为失去,所以珍惜。

    1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爱而爱不待。

    12.抓住爱,别让它逝去。

    13.舍得,方成大爱。

    14.爱任何事物的方法是先意识到它可能会失去。

    15.必须明白,在通往爱的路上,总会失去一些东西。
, 百拇医药
    16.且行且珍惜。

    以上的翻译于我来说,没有高低之分。英语句子仿佛是月亮,而这些译句不过是同一个月亮在不同的河川水面产生出的不同的具体形态。

    2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用“月印万川”來比喻“理一分殊”的道理。月亮只有一个,但在不同的河川、水面就产生了不同的具体形态,而所有的不同又都是同一月亮使然。同样,原文只有一个,反映在不同译者的笔下也就各不相同。

    不同的译者,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优势、语言能力和语言外经历,翻译出来的东西当然也就不一样。

    即使译者的教育背景和知识水平差不多,他们翻译出来的东西也不会一样。比如,他们在现实中所处的位置可能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可能不同,他们心中对译文读者的期待可能不同。
, 百拇医药
    3

    译者站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从而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其中道理无需我多言,只要引用一下两位诗人的诗句就可以了。

    第一位诗人是苏轼,他游庐山后,写下《题西林壁》,内有这样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庐山就是原作,游人便是译者。千差万别的翻译结果,就像是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第二位诗人是杜甫,他游泰山后,写下《望岳》,内有这样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众山巍峨高大,是因为我们站在它们的脚下,当我们爬上更高的绝顶,俯视它们,它们就变成了另外一番模样。众山就是原作,从底处看它们与从高处看它们,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4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是有差别的,所以不同的人翻译的结果自然不同。
, 百拇医药
    讲一个故事:

    皇宫里长着一棵高大、葱郁的树,每年上面都会结满果实。然而,树很高,采摘果实太麻烦。一天,一个男人来到了王宫。国王问他:“这棵树所有的枝干都太高了,你能想出什么方法让我们方便地摘到果实吗?”那人回答说:“我有一个办法。”然后那人拿了一把斧头砍倒了树。

    这确实是一个方法,但可能不是国王所期待的。译者中也有这样一些人,信奉“吃到果实就是好方法”,他们与那些担心“树砍倒后会不会枯死”的译者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5

    译者心中是有读者的,译者考虑的读者群不同,选词择句就会有很大的差别。译者需要考虑自己的译文在其期待的读者群中会不会产生预想的效果。没有达到效果,不管译文有多么“信达雅”,也都没有意义。

    总而言之,原作只有一个,译本却可以有很多,无论怎么译,只要能说出道理,都是好翻译。, http://www.100md.com(邓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