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饮一升
在古代,读书人在苦读求仕途的过程中,真的会喝墨水,“一肚子墨水”也由此而来。
《隋书·礼仪志》中记载:“士人应试时,书迹滥劣者,饮墨水一升。”秀才和孝廉考试时,“脱误、书滥、孟浪者,起立席后,饮墨水”。意思是说,读书人应试,若考卷上的字迹潦草,就要被罚喝墨水一升;在考秀才和孝廉会试时,若有缺字、别字,书写极差,或言语轻浮、不着边际者,也要被叫到专设的房间里喝下一升墨水。一升墨水相当于现在的两瓶矿泉水,重量约一千克!
有史料记载,喝墨水的规定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一直沿袭至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因书法不好,一纸诏书废除了这项规定。
被罚喝墨水,实属迫不得已,但也有人将喝墨水当作饮酒。“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以下笔不假思索著称。宋吴氏的《林下偶谈》中,称其“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意思是,王勃在写文章时,一开始并不会深思熟虑,而是磨上数升墨,酣畅而饮,之后蒙头大睡,一觉起来后再提笔一挥而就,竟不用修改一个字。“李白斗酒诗百篇”,饮酒可助文思泉涌,看来这喝墨水,于文人雅士而言,也有如饮酒一般的功效。
唐代以后,喝墨水者也不乏其人。苏东坡有诗“麻衣如再著,墨水真可饮”,黄庭坚也有“睥睨纨绔儿,可饮三斗墨”的诗句,说的都是文人喝墨水之事。至于误喝墨水的事那就更多了。比如,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创作《三都赋》时,由于构思太过专心,经常错拿两支毛笔当作筷子,夹吃妻子为他送来的饭菜,结果墨汁伴随着饭菜一起被送进了肚子,弄得满嘴墨污,但他的《三都赋》名篇也由此而闻名于世。
无独有偶,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吃墨的故事也成为千古趣谈。有一次,王羲之在习字时,书童送来蒜汁和馒头催他快吃,他头也不抬,仍专心写字,以至于母亲前来劝他吃饭,只见他满嘴乌黑,原来他把墨汁当成蒜汁,用馒头蘸着吃。除了这有记载的,我们还可以推测,王羲之在成为书圣的过程中应该真的是吃过不少墨水。
有人会問,喝墨水真的不会有什么问题吗?这恐怕要从古代制墨的原料说起。古代的墨最初是“松烟墨”,即是用从松烟中提取的烟尘作为原料制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明确指出,这种用松烟制成的墨是无毒的。从唐代开始,人们为了增强墨的光泽和防腐性能,常常在墨里加入珍珠、麝香、冰片、樟脑、藤黄、犀角、巴豆等辅料,使得墨有了“香墨”和“药墨”之分。香墨不但可以写字,而且可以用来调味。《北砚食单》里就曾记载:用香墨磨汁,加上酱油、酒用来煨肉,制成的“墨汁肉”别有一番风味。清代有一种“八宝五胆”的药墨,是采用13种非常名贵的中药材合制而成,具有消炎、解毒、去瘀、止血、治疗头疮等热症的神奇功效,所以在当时驰名中外。每到夏季,人们便会纷纷争相购买。
这样说来,在古代,除了被罚时的尴尬,“喝墨水”倒也称得上是一桩美事。, 百拇医药(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