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9年第8期
编号:13365862
我们都在对牛弹琴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1日 《知识窗》 2019年第8期
     一对男女从某人家门口经过,这家的孩子恰巧往外泼了一盆水,将女人的衣服浇湿了,男人有点儿恼火,质问那个孩子:“怎么回事,你没看见有两个人吗?”孩子犹豫了一下,闪身离开,男人正在责怪这个孩子不懂事时,又一盆水冲着他泼了下来。男人大怒,又质问那个孩子,孩子委屈地说:“你说的啊,你们是两个人。”

    虽然这是个笑话,但也能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有时候好似对牛弹琴,别人理解的意思与你所表达的意思是有误差的,甚至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有个典故叫“子贡问时”,出自论语。某天早晨,子贡正在洒扫庭院,来了一位客人,客人向他请教了一个问题:“一年有几个季节?”子贡答道:“四季也。”客人说:“不对,是三季。”两人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贡的老师孔子闻声而出,得知缘由后,观察了一会儿,然后说:“三季也。”客人很高兴,乐呵呵地走了。子贡不解,孔子解释道:“你没看那人是谁吗?它是一只蚱蜢。蚱蜢到秋天就死了,怎么知道有冬季?你若与他争论,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遗传、经历、体验和感知来构建特有的内心世界。内心世界不一样,言行举止及对事物的反应也就不一样。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问家们纷纷推销自己的学说,但是说来说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也是知音难觅的原因。

    “伯牙绝弦”的典故出自《汉书》。伯牙善鼓琴,但一辈子只有钟子期一个知音。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峨兮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后,伯牙觉得这辈子再也不可能遇到像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了,乃破琴断弦,终身不复鼓。

    在我看来,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更像是一个美好的神话。相比之下,“对牛弹琴”的典故倒更像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有可能的,但是必須相互迁就,不要指望别人能完全理解自己。我现在学会了自说自话,同时对别人的自说自话,哪怕完全不同意,或完全没听懂,也会表示包容。

    莫言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回答主持人提问时说:“我想读者是各种各样的,有的读者会看到我作品里的故事,有的读者会看到我作品里的思想。作为一个作家,我应该对所有的读者表示足够的尊重。即使有的读者曲解了我创作的原意,我觉得也应该尊重他们。而且我感觉到,优秀的作品存在无限被人曲解的可能,越是优秀的作品越有可能被人曲解和误解。”

    人这辈子注定要对牛弹琴,不管你是作家还是农夫。我读到一篇好文章会拍案叫绝,听到一个好的发言会鼓掌喊好,见到一个好人会翘指称赞,但是我知道我对他们的文章、发言和为人并不完全了解,总是会有疏漏的地方、无中生有的地方和理解有误的地方。对于那些跟我生活在同一个圈子里的人,比如亲友圈、同事圈、志趣相投者的圈子,我是他们的“牛”,他们也是我的“牛”,他们在“弹琴”的时候,我会在心里面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的‘钟子期’,我也不是你们的‘钟子期’,但是,我仍愿意听你‘弹琴’。”, 百拇医药(邓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