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的遗传毒性及其机制和解毒
第1页 |
参见附件(177KB,2页)。
关键词:镉;DNA;遗传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镉的毒性已引起各国的重视。人可通过食物、水和空气接触镉。食物中镉含量与自然环境有关;水中的镉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工业“三废”的排放导致环境中的镉浓度升高,最终经食物链进人人体[1],由血液转运到身体各部位,主要蓄积在肝、肾。镉的半衰期可长达15~30年,且无内环境稳定机制[2],极易在体内蓄积,对肾、肝、肺、心血管、睾丸等系统产生一系列损伤[3,4]。美国第三次全国健康和营养普查对1988~1994年间6岁以上人口进行普查,测定了22 162名参与者尿液中的镉,发现0.2%人中尿镉浓度超过5 μg/g肌酐,而5 μg/g肌酐浓度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健康所规定的尿镉含量限值[5]。美国毒物管理委员会(ATSDR)已将其列为第六位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毒物质。镉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在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6~7],本文主要从镉对DNA损伤及毒性机制作一简介。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