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博览》 > 2018年第12期
编号:13265172
让耳朵少遭些罪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日 《健康博览》 2018年第12期
     “正常人不需要经常掏耳朵!”这句医嘱,耳鼻喉科医生不知强调了多少遍、多少年,可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人没听进去。由于不正确地清理耳道、耳道异物等,这些年,患者们的耳朵还真的遭了不少罪。为此,耳鼻喉科医生整理了这些故事,希望提醒读者,让我们的耳朵少遭些罪。

    耳朵里掉出彩色毛毛

    这天下午,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接诊了一位女患者小彭,医生忙碌40多分钟的结果,是从她的耳道里取出多根花花绿绿的毛,比头发丝还细,医生都惊呆了,这些毛到底是什么东西?

    小彭今年37岁,耳朵不痛不痒,一点异样感都没有。直到近期又一次去理发店采耳,被发现耳道里掉出毛毛来,还是彩色的!小彭这才来到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为她实施了耳道异物取出术,因为耳道窄、毛毛细,一般门诊使用的镊子根本取不出来,最后使用了手术中的耳显微器械,才顺利取出。问题来了,这些毛到底是从哪来的?

, 百拇医药     原来,小彭平时就有掏耳朵的習惯,一般的棉签、掏耳勺用着不过瘾,她专门去网上购买了一种花哨的采耳工具,一头带挖勺,一头带彩色毛,这样掏起耳朵来是爽了,可是毛毛掉进耳朵里,自己却全然不知。医生说,这种耳道异物如果不及时清理,时间久了,就会跟耳道粘连,到时候不仅增加清理难度.还有可能造成耳道发炎、耳鸣、听力下降的严重后果。

    都是掏耳工具惹的祸

    说起掏耳朵工具,平常我们用得最多的还是掏耳勺和棉签。曾经有这样的患者,使用掏耳勺的时候不小心被人撞了一下,戳伤鼓膜,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这种情况下,不仅影响听力,而且一旦鼓膜穿孔不能自愈,必须通过手术进行修补。还有一次,从患者的耳朵里取出了变硬的棕褐色块状异物,一开始从外表上看不出是什么东西,仔细拨开一看,居然是一个棉签头。

    “脚气”跑进耳朵里

    平时上班忙、压力大,去洗头店、洗脚店成了很多人的休闲选择,不过医生提醒,这些店里掏耳朵的项目一定要谨慎选择。前一阵,有一位耳朵奇痒无比,忍不住对着耳道乱挠的患者,仔细检查之后才发现,原来是真菌感染,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脚气”跑到他的耳朵里去了。怎么会这样?原来患者之前在洗脚店里掏过耳朵。
, 百拇医药
    玩具进到耳朵里

    至于说到耳道异物,五六岁幼儿园孩子在好奇心驱使下的所作所为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曾经有这样一位妈妈患者就让医生印象深刻,因为从她耳道里取出来的东西居然是乐高零部件,还是小女孩玩的那种玩具口红!原来,这位妈妈午睡的时候,女儿就在身边玩玩具,后来女儿拿了一块乐高玩具塞进妈妈耳朵里,然后她又想把乐高玩具从妈妈耳朵里抠出来,结果失败,还把妈妈吵醒了……

    孩子两三岁之前,手部动作的准确性没有那么高。临床上碰到往耳朵里、鼻子里塞东西的一般为五六岁、好奇心重的幼童。曾经有这样一个小患者,因为把塑料珠子塞进耳道,结果要在麻醉下经手术才能取出;多位小患者曾把衣服上的水钻、珠子塞进耳朵、鼻子,还有把纸片塞进去的,等纸片取出来的时候都变硬、变色了;另外还有“熊孩子”把毛豆塞进自己的鼻子,老是流脓鼻涕,到医院一看,才找出“真凶”。

    如今游乐场里设有用决明子替代沙子的游戏区,既能让孩子体验到类似玩沙的乐趣,表面看起来又没有沙子那么脏。网上有消息说,决明子遇水就会膨胀,而且特别容易发芽、腐烂,曾经有孩子就因为鼻子里进了决明子而导致决明子右鼻腔里发芽了。这是真的吗?鼻腔比较湿润,确实更利于植物发芽,相比之下,耳道比较干燥,但是一旦植物类异物在潮湿的环境下,发芽的概率就会增加。
, http://www.100md.com
    清理耳道时应注意

    耵聍(耳屎)对耳道是有一定保护作用的,既可阻碍声波对鼓膜的伤害,也能减少外界物质对耳道的刺激。一般情况下,耵聍会随着张口、打哈欠等下颚关节的运动,自行脱落排出体外,因此不必刻意清理。可是,有些读者说,耳朵真的很痒,该怎么办?正确的清理耳道的方法如下:

    慎用棉签 耵聍一般只会出现在耳道外部,用棉签清理容易将耳垢推向耳道深处,造成阻塞。用棉签清理耳道口周围即可,不要插入耳道深部。

    不能让非专业人士清理有些洗头店、洗脚店等场所的采耳服务,往往使用未经消毒的工具,或者消毒不彻底,甚至可能带有其他客人的病菌,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保持外耳道干洁 可用生理盐水、婴儿油和专门的耳道清洁油来清洁耳道,必要时请医生治疗。清洁液体可先通过涂抹在手腕上测试自身是否对其过敏。

    清理耳道时要避免被人触碰或受惊吓否则很容易损伤鼓膜而造成中耳炎或听力受损。 不要挖得过深、过于用力如果太用力,会损伤耳道皮肤,太深,有可能会损伤鼓膜。因此在掏耳朵时,如果有碰到东西的感觉就要停下来,那表示已到尽头。

    不要轻易给宝宝掏耳朵宝宝的外耳道皮肤更是娇嫩,皮下组织稀少,不正确的护理很容易导致宝宝耳朵受伤。

    不要过于频繁地清理耳道相关数据显示,临床上外耳道感染的病患,85%以上都是由掏耳不当引起的。, http://www.100md.com(许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