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经验和线索提示对焦虑共情的影响
考研,1引言,2实验1,1研究方法,2结果分析,3小结,3实验2,4实验3,5讨论,6结论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系,杭州 311121)1 引 言
共情(empathy)是个体基于对他人所处的情绪状态或情境的理解所做出的一种情感性替代反应,这种反应与他人正在体验的感受类似或相同(Damon,Lerner,& Eisenberg,2006)。Tichener认为共情是想象自己处于他人境遇的体验,是个体主动地、努力地进入另一个人的内在世界。对他人情感和情绪的理解与分担,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联系的重要纽带(Barford,Pope,Harlow,& Hudson,2014)。
在共情影响因素的研究中,相似经验与共情的相关性一直为研究者所重视。早期研究普遍认为,先前的相似经验能提高被试对他人的共情,当察觉到他人处于某个情境或困境中时,有过与情境中人物类似的经验会增加对情境中人物的共情。知觉相似性与共情的情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他人的相似性越高,对他人会产生更多的共情(Beeney,2011;Boag,& Wilson,2014;Eklund,Andersson-Str?berg,& Hansen,2009;Preis,& Kroener-Herwig,2012)。
但是,近年研究发现相似经验并不是实现共情的必要条件,有相似经验的人不一定对他人有更高的共情,如Gerace(2015)发现个体过去相似经验不会影响对他人的情绪反应;甚至相比没有经验的人,有相似经验的人可能反而给予他人更低的共情(Ruttan,McDonnell,& Nordgren,2015)。Ruttan等人要求被试对任务材料中描述的高崖跳水者Pat的表现进行共情,结果发现经历过高崖跳水的有经验组比没有经历过高崖跳水的无经验组对Pat给予了更少的同情。因此,个体经验对共情影响的结论并不一致,值得进一步探讨。
目前,对于相似经验与共情偏离现象的解释主要有两种理论:记忆受限(a constrained memory)理论与易得性启发(availability heuristic)。两种理论对于相似经验与共情偏离的解释不一致。记忆受限指人们对情绪体验的记忆受到限制,对情绪的基本知觉和动机过程的形成也是受限的;情绪体验不能够存储在记忆中,人们在回忆或报告时也是基于对情绪的描述,而不是情绪本身(Cole,Balcetis,& Dunning,2013)。一些研究者认为,人们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认知通常是分离的,生活中人们的情绪体验总是在瞬间产生,之后又很快消失;人们关于情绪的认知又是抽象的,当回忆情绪事件时,事件可以再次表征或再次被提取,但情绪不能再次感受和回忆(Boven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81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