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应用心理学》 > 2020年第3期
编号:862143
组织中非伦理行为操作性定义的演化和评析*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8日 应用心理学 2020年第3期
量表,1引言,2非伦理行为测量量表文献的检索流程,3非伦理行为操作性定义的演化,1非伦理行为操作性定义的总体发展过程,2非伦理行为概念内涵的演化过程,3非伦理行为操作性定义不同维度的演化过程,4非伦理行为操作性定义在不
     曾 恺 王端旭 黄伟泽 段锦云

    (1.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杭州 310023;2.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杭州 310058;3.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1 引 言

    非伦理行为(unethical behavior)是指那些违反了被广泛接受的道德或社会规范的行为(Kish-Gephart,Harrison,& Trevio,2010),实际应该翻译为“不道德行为”更准确,但学界已经大量翻译为“非伦理行为”,因此本文也沿用这一术语。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企业员工的伦理意识逐渐淡薄以及伦理标准逐渐降低,导致组织中非伦理行为频发。非伦理行为研究经过40多年的发展,虽然已有不少实证和综述文献(Craft,2013;Trevio,Den Nieuwenboer,& Kish-Gephart,2014),但相关文献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与互动,忽略了非伦理行为操作性定义的跨情境适用性和可比性问题。通过总结归纳可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非伦理行为研究没有系统地阐明其操作性定义及演化过程(Moore,Detert,Trevio,Baker,& Mayer,2012)。测量量表作为研究非伦理行为的重要工具(Craft,2013),不仅是非伦理行为操作性定义的最好体现,其演化过程也代表了非伦理行为操作性定义的发展进程。理清非伦理行为量表的历史沿革能够为后续非伦理行为操作性定义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展望。因此,非伦理行为研究发展至今亟须以测量量表作为媒介,对其操作性定义进行系统梳理和评析。

    由于员工所处具体组织情境较为复杂,且非伦理行为的操作性定义根据情境不同表现出很大差异(Kaptein,2008;Moore et al.,2012;Trevio et al.,2014),有的学者通过整合几份成熟量表的方式来表现非伦理行为的操作性定义(Kaptein,2011;Kouchaki & Desai,2015),有的学者根据研究本身的特征自行开发问卷以满足研究的需要(Barsky,2011)。这些做法虽然提高了研究的外部效度,但却忽视了以不同概念内涵、研究维度和研究层次编制的量表之间的兼容性问题(Kaptein,2008)。要想理清非伦理行为操作性定义的演化过程,就必须系统性地从概念内涵、研究维度和研究层次入手,对已有测量量表进行梳理(谭亚莉,廖建桥,王淑红,2012;袁靖波,2016)。首先,由于现有非伦理行为的量表是基于不同概念内涵发展起来的,依据不同概念内涵编制的量表都只反映了非伦理行为的相应侧面(Kaptein,200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9407 字符